我有个习惯,书读过二遍时才开始笔记,因此迫不得已产量低微,也就把《巴芒演义》(下称《巴芒》)的笔记拖延至今。好处是从前往后读了一遍,又从后往前读了一遍,间转百十遍,仿佛在同一段时光中来回穿行,自在定留于不同的风景,再结合窗外的风景与如今市场上的风景,三相呼应,便有了些章句之外的感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巴芒》甚至起到了工具书的作用:当我在某篇文章中阅及关于百年前华尔街的勾陈往事,或者被叫嚣着此跌彼涨的惶惶人心扰了清静,我便下意识地翻找《巴芒》书中事,几成习惯。上一本带给我如此感觉的书,是杨天南老师的《一个投资家的20年》(下称《20年》),同样是一段不短的时光,同样是满书精美的文字。从某种意义上讲,二者也算略略可称“同出而异名”。(实话,先“认识”唐朝老师还是杨天南老师,我真已记不清了,只知道北上又南下,几经搬迁,两位老师的书依旧留在案头,一本是《手把手教你读财报》,一本是《一个投资家的20年》。)说来有些好笑,我最记不住那些复杂代码和拗口的公司名字,看《20年》时如此,每每涉及文末的投资组合便草草略过,在《巴芒》中也是如此,巴菲特与芒格买进了什么,卖出了什么,合上书之后,除了喜诗糖果和可口可乐之外,余者印象都不太深。况且,我的投资风格与标的物也与大师们相去甚远,除了理念,并无相关之处。但即便如此,我仍是勉强有所收获,忝列“阅读者”之末席。书中记了一个段子:投机大师伯纳德·巴鲁克在1929年股市大崩溃之前,清空所有股票“逃顶”成功。促使他做出决策的原因有二:一是乞丐向他透露内幕消息;二是亲戚误将他的只言片语当作内幕买入导致亏损。故事令人莞尔,但遗憾的是,在现实中这种“故事”接二连三地发生着,明明是多“知道”了某些信息,却反而不如傻傻地不知道。格老从道德角度出发甘做一位“外部人”,与和公司管理层保持距离;巴菲特则不以为然,他会选择调研公司管理层,接收一些公众听不到的消息并将之纳入决策。(当然,格老的分散低估的“烟蒂”投资的确不是特别需要调研公司管理层,只要足够分散就能对冲风险。因此其是否是全然出于无暇的道德感才反对“内幕消息”,令人存疑)诚然,在一个市场诞生初期,由于监管的缺失和信息公开程度低,掌握内幕的确是很多投机者大赚特赚的原因之一。这个时期,内幕交易更类似于利用消息不对等实施的套利行为,会随着监管的逐步完善、信息披露的逐步增加而失去“溢价”。在一个成熟的市场里,内幕交易基本与普通投资者绝缘。一是难于界定消息的真伪和消息渠道的可靠与否,盲目听信公司同事、股评大V的不知几传手消息,风险太大。前些日子锦泓集团竞价高开又几近跌停,就是一群新人被所谓老师的内幕消息吸引,盲目买进,结果被套。二是消息的变化往往瞬息,而你听到、见到的又仅是一隅。就像那位听到巴鲁克电话的亲戚,如果她“责任感”强些,不是自己买入而是广而告之,这么一个极其“真实”的消息(巴鲁克真的在关注该公司、消息提供者又是其亲戚,这可比某些员工爆料出来的消息“真实”多了),不知能“坑”进去多少人。所以在监管相对到位、信息披露及时的今天,普通投资者们应当立足于公开信息做决策,这无关道德层度,纯粹是为了规避风险。当然,巴菲特调查企业的思路也值得学习,当我们在思考过程中遇到堵点,便拨通董秘的电话吧,实在是道德感强的话,将通话内容公布出来即可。“知”不如不知的另一层含义,在于巴菲特的名言,“不懂不投”,即“能力圈”。施洛斯一生埋首烟蒂股,47年间年化收益率20.1%;巴菲特因赌气将大笔资金和时间砸在了伯克希尔这个自己“不懂的糟糕生意里”,得不偿失。先在自己的能力圈立足,再去尝试理解其他圈子,而不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这样能获得比较舒服的投资体验与诱人的回报,何乐不为。就像TMT的概念猛飙,看似机遇满满,但光伏行业龙头几经改换,不懂的投资人同样被资本的后浪拍在沙滩上。普通投资者,尤其是个体投资者不可能也没必要知悉所有的行业、所有的公司,强行理解,吃得不透,很容易有“坏运气”(“哎,我怎么这么倒霉,明明是阳光行业,买入就暴雷!”)。据说图灵破译二战德军密码时,只会一个德语单词,聪明如老唐,也不能尽解医药行业的玄秘,但这些“不知”丝毫不妨碍其或伟大或自在。概是受传统烹饪文化影响,国人很喜欢“炒”:炒房、炒股、炒鞋、炒头盔……这背后隐藏着的可能是对于自己错过了那个“搏一搏,单车变摩托”时代的怀念。可是,我们难道不是一边在慨叹,一边又始终在“错过”吗?言归正传,很多人喜欢“炒”股玩,享受的是“赌”的快感,关注的是股票的“票性”。玩玩可以,但若还想边玩边致富,那只能说不如不玩,专心与本职工作,同样是一条康庄大道。蔡志勇的故事最是令人唏嘘,不在于他几起几落,而在于他的一系列操作,给他人描绘了一条漂亮的绝路,让人觉得在市场里寻求暴富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但很显然,这是一条歧路,想要依此成功,除了绝对的、毋庸置疑的运气之外,不少功夫更是在股市之外:利用知名度替别人买卖股票赚佣金、接盘尔后卖出公司……不知那些动则将蔡志勇、利弗莫尔挂在嘴边的“投资者“们,有没用将这些运气、这些股市之外的功夫也学到位。炒股,或者说是“短线交易“令人不安的地方在于,它有时是有效的。这比纯粹的随机更令人担忧,因为你不知道”有时“是何时,但折线的跳动却总能表现出一些经典、重复的形态,令人流连忘返,堕入其中而不自知。阅读之余,为了换换脑子,我利用《巴芒》书页里的大量空白玩了个试验,能让大家飞快地意识到短线交易的迷人之处和不靠谱的地方。使用一个六面骰子,约定1-3点为“小”,4-6点为“大”。很显然,掷出大小的概率对半。但如果短线交易就是如此,那便没人参与了(好吧,实际上依旧会有人参与并疯狂“归因”,比如博彩业)。于是我们改变规则,再引入一组随机数,补充约定每掷n次骰子后便检定一次随机数,当随机数为奇数时,约定1-4点为“小”,5-6点为“大”;随机数为偶数时,1-2点为“小”,4-6点为大。当游戏的次数足够多时,大小点数的概率依旧是各一半,但身处其中的某一段时间,你便会发觉“规律”:可能连续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大”占上风,而后是“小”……更有趣的是,这个模型并不需要严格要求“大小概率各半”,哪怕是概率不相等,依旧是无规律的。人类天生擅长于在无规律的事情上总结规律,所以也就不难理解聪慧如巴菲特依然在入市的前七年“沉迷于技术分析和各种主观幻想及真真假假的热点消息,结局总是似乎马上就要大赢,却又仿佛隔着薄如蝉翼的那么一点小障碍,内心永远无法从逻辑上确定自己可以在股市里长期稳定地获利”。这也在侧面映衬了格老的伟大之处,价值投资的伟大之处。正因为普通投资者“非专业”的性质,导致投资这件事,和健身一样,应当是生活的补充,而不是全部。炒股将暴富的歧路摆在面前,并不是改善而是彻底毁掉了许多家庭原本正常的生活,勾引贪痴嗔,酿成诸多悲剧。这恐怕才是“蔡志勇”之流的最大遗毒。“玩”不如不玩的另一层含义则比较现实:投资是为了改善生活,而不是寻求刺激。“玩”投资,好处是仓位小、亏损基本不影响生活,再大胆的操作也不至于跳楼,缺点是空耗时间,又无法解决实质性问题。要说好玩,实在轮不到投资。它要学习大量的基础知识、翻阅无数报表,若像施洛斯父子那样,则更是个沙滩边翻石头的枯燥活计,如此这般,取得了辉煌战绩,结果一看实际收益,只有那么几十上百,热闹、收益率也好看,但不解决问题。听说绝大多说A股投资者持仓金额不超过十万元,却整天盼着牛市,也不知能吃上几口牛肉,这便真是“玩”不如不玩。格老因杠杆而斩仓、米尔肯用杠杆并购成就自己的垃圾债帝国、巴菲特将保险浮存金化为自己无风险的“杠杆”……若只是单纯放大自己的收益,任何一位投资者都不会拒绝,可惜天下难有免费午餐,想拥有不属于自己的资金,往往只有两条路径:一是代客理财并从中抽取盈利回报。这是一条“职业化“的道路,似乎除了谢尔比·戴维斯,几乎所有的投资名家都走过这条路,因为只要你的技术(或噱头)足够强,这笔钱拿的毫无风险,同时又能快速获得大量资本用以检验自己的投资方法,一举两得。在国内,这条道路的尽头便是私募。目前国内私募基金数量超过8.5万支,所选标的也是千奇百怪,许多知名网络大V、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人,最终都选择走上了代客理财的道路,也不知二十年后,其中有几个巴菲特、几个彼得林奇、几个蔡志勇。但代客理财毕竟需要门槛。更多的普通投资者眼馋于经理人们的丰厚回报,却又不具备足够的战绩(或精力)吸引资金,那么便只剩下另一条萋幽小径——融资融券。这才是狭义上的“杠杆”,也是造成普通投资者们牛市赔钱的原因之一。在早些年的牛市中,一些普通投资者甚至使用1:20的配资杠杆,成功将自己多年积攒的本金化作梦幻泡影。“杠杆投资是巴菲特成功的核心秘密之一。”可能有老师如此反驳。但对于普通投资者,“免费甚至负利率的杠杆”几不可得,而动辄8.6%的融资年息和10.6%融券年息,则可能轻易淹没一位不成熟的新手,更何况一些非法的场外配资,更是贵得不像话。杠杆无论从目的还是意义来看,都仅仅只是高手的非常游戏。游戏本身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即使亏损也不影响正常生活,二是深谙游戏规则并拥有足够的经验。霍华德·马克斯说过,杠杆不会使人们的投资水平变得更好,也不会提高获益概率,它只是把可能的收益或损失扩大化,这个方法还引入了全盘覆灭地风险。所以,“借”还是不借,在某些时刻可能便决定了人还是非人,务请慎之又慎。人应当在吃得好和睡得好之间选一样,但远离杠杆的价值投资行为能让我们二者得兼。重申格老的告诫:“任何利用杠杆交易的非专业人士都应该认识到,事实上自己是在投机……或者说是在赌博。”写了四千余字,不知不觉又长了。那便先列三点,以飱自己。尚有些零星感想,散记于碎片指端,未必要尽述。华尔街百年风云过去,传奇们垂垂老矣。时过境迁,世殊事异,没想到这些百年前的新鲜事,却在万里之外的中国,由一群大师们一辈子也不认识的投资者所书写、所传颂,也许能直到下一个百年。也希望那时的你我依旧在,可以向后来在自豪描绘属于我们自己的演义。(看书之余,也逐一拜读诸位笔记,精妙的总结、独特的见解随处可见,愈发感慨于人以群分,佩服,佩服!遂不敢再妄谈概括与总结,只得草草几笔抒发感慨,也愿早日秋高天凉,疫情早日消散,大家都能自在出游,也能收获财务与人生自由之硕果)
声明:该文章系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市场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 zhicx#qq.com ,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