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瑟琳在哆嗦和颤抖中做出人生最重要的决策。
她在回忆录里这样描写这艰难的一瞬:“我惊慌失措,又忐忑不安,深吸一口气说道,‘Go ahead,go ahead,go ahead.Let's go.Let's publish’,然后就匆忙挂断了电话。”
就这样,《华盛顿邮报》从《纽约时报》手中接过接力棒,向美国人民披露了这份可能给《华盛顿邮报》及凯瑟琳本人带来毁灭性打击的文件。
美国政府立刻起诉邮报及相关人员。6月18日晚上8点5分,偏向邮报立场的法官格赛尔驳回政府诉求。
政府连夜上诉,凌晨1点20分,上诉法庭推翻格赛尔法官的判决,禁止《华盛顿邮报》继续刊登文件内容。
但鉴于此时报纸已经出厂并散发数千份,上诉法庭同意禁令不适用于当晚。格赛尔法官给邮报争取到一天时间。
政府和邮报的官司一直打到最高法院,最高法院9名大法官之间争议也很大。
6月30日下午两点半,举世瞩目之中,9名大法官以6∶3的投票结果判政府败诉,《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有权继续刊发。
凯瑟琳赢了!经此一役,《华盛顿邮报》从一份地方性报纸,一跃成为和《纽约时报》齐名的全国性顶级大报。
这是凯瑟琳和白宫的第一次冲突,但不是最厉害的一次。很快,第二次冲突来临。
第二次冲突中,凯瑟琳再次大获全胜,并直接导致尼克松总统下台。凯瑟琳也因此被冠以“全世界最有权势的女人”称号。
她成为时代的传奇——用勇气与智慧扳倒美国总统的女人。
更重要的是,她对自由与正义的追求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尊敬,使新闻业的形象大放异彩。
用勇气与智慧扳倒美国总统的女人
第二次冲突就是著名的水门事件。
水门事件起源于1972年6月民主党全国总部水门大厦发生的一桩入室盗窃案。
当时绝大部分媒体只是将它当作不入流的花边新闻报道,而《华盛顿邮报》的编辑却抽丝剥茧地发现入室者不是贼,是尼克松政府派去的人。
他们试图在民主党总部安装窃听器,破坏民主党的竞选活动。
事件曝光后,尼克松政府从各种可能的角度向邮报施压,其中最有名的是美国司法部部长在电话里说,“这篇报道要是被刊登的话,凯瑟琳·格雷厄姆的奶头会被送进大型绞肉机”!
面对白宫的巨大压力,凯瑟琳迎难而上,将司法部部长的原话刊登在第二天的报纸上。
全世界都惊呆了。美国各大新闻媒体被唤醒,白宫丑闻不断被挖掘:窃听竞选对手、窃听白宫工作人员、窃听记者、做伪证,等等。
这场舆论洪流,最终推动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两个提案:①成立专门委员会调查水门事件及总统大选中其他舞弊行为;②启动对尼克松总统的弹劾调查。
奇迹发生了,尼克松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因丑闻辞职的总统,与此事有关的数名白宫官员锒铛入狱。
1973年,《华盛顿邮报》因为水门事件的报道,获得新闻界最高荣誉“普利策奖”。
危机中买入华盛顿邮报,巴菲特结识凯瑟琳
每一份荣耀背后都有沉甸甸的代价。
早在1973年春,凯瑟琳和白宫斗得不亦乐乎时,尼克松总统不仅明令拒绝邮报记者进入白宫做新闻报道,还指示联邦通信委员会以邮报下属四家电视台中的两家,经营许可证即将到期需要重新申领为契机,向凯瑟琳发起攻击。
此时,邮报工会也趁机组织了大罢工。
不能做白宫新闻报道,会损失大量重要新闻源;电视台许可证不能顺利申领,威胁到华盛顿邮报近半经营利润;工会大罢工甚至可能导致邮报停刊。
负面危机的集中爆发,华盛顿邮报股价开始暴跌,从高点38美元/股一直跌到16美元/股。
巴菲特就是此时登场的。
他于1973年2月开始买入华盛顿邮报,最早的买入价位27美元/股(1972年年报显示每股收益2.02美元),买入总额约50万美元;
买入后股价继续下跌,5月巴菲特于23美元附近投入92万美元;之后股价继续下跌,9月巴菲特以20.75美元的均价继续买入376万美元;11月之前又追加了544万美元投入。
至此,巴菲特累计买入467150股B类股,总投入10627605美元,平均买入价约22.75美元/股。
巴菲特成为仅次于格雷厄姆家族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约10%——华盛顿邮报上市后经过送股、转股、期权行权和回购,总股本约475万股。
巴菲特的持续买入,引发了凯瑟琳的担忧。她担心这是一个恶意收购者,目的是将格雷厄姆家族挤出华盛顿邮报,或者至少在邮报内部形成制约凯瑟琳的力量。
于是凯瑟琳搜罗了大量有关沃伦·巴菲特的书籍和资料来了解,并于1973年11月5日约见了巴菲特夫妇。
在这次会面中,巴菲特盛赞了凯瑟琳对华盛顿邮报的管理,阐述了自己的财务投资理念,两人长达28年的友谊就从这一天开始。
当然,信任没那么容易建立,当天巴菲特不仅将自己拥有的投票权全部委托给凯瑟琳的儿子,而且还给凯瑟琳写下书面保证,保证自今日之后,未经凯瑟琳允许绝不再买1股华盛顿邮报股票。
当晚,凯瑟琳为巴菲特夫妇举行了盛大的欢迎晚宴,巴菲特第一次被带进上流社会交际圈。
对此巴菲特毫无准备,连当晚的礼服都是凯瑟琳的助理应急去给巴菲特租的。
巴菲特带着胆怯和不适应进入了晚宴,他艰难地应对左手边坐着1972年总统竞选民主党候选人埃德蒙·马斯基的夫人、右边坐着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乔治·布什夫人(未来的老布什总统夫人)的尴尬局面。
同时瞠目结舌地看着一名参议员把手放在苏珊的大腿上挑逗她。
巴菲特回忆说:“我当时像要死了一样,我不知道对这些人说些什么。”
一笔投资被套三年:市场虽偶尔会发疯,但绝对不傻
巴菲特这笔投资进入后就被套三年。一直到1976年股价也没有触碰过22.75美元的买入均价,最惨时浮亏约30%。
巴菲特给华盛顿邮报的估值是不低于4亿美元,他的买入是在约1.3亿美元市值开始的,最低买入位置是1亿美元市值,均价在1.1亿美元市值位置。
相对于4亿美元估值而言,不足3折。然而,市值最低跌至8000万美元以下。
正如巴菲特在致股东信里写的那样:“一年前我们觉得便宜得可笑的股票,如今变得更加便宜。无比智慧的市场,将股价调整至企业价值的2折以下。”
对此,巴菲特在他1984年发表的著名演讲《格雷厄姆与多德部落的超级投资者》里这样说道:
为什么不到合理估值的三折,然后还能暴跌30%以上,市场其他投资者都不会算账吗?其实没有巴菲特描述的那么简单。
正如保罗·萨缪尔森所说:“巴菲特有次演讲中说‘任何傻瓜都看得出来华盛顿邮报的股价太低了’。我不算傻瓜,但我就没看出来。”
这笔投资套了三年多的主要原因,是邮报下属电视台经营许可证官司前后打了两年半,邮报仅诉讼费就支付了超过100万美元,企业前景和利润的不确定性大增。
等1976年官司尘埃落定,当年股价就暴涨了120%多。
市场虽然偶尔会发疯,但绝对不傻。低价的出现一般都伴随着某些重大利空,犹如塑化剂于茅台,瘦肉精于双汇,三聚氰胺于伊利……
投资者如果意图获取企业经营增长之外的超额收益,就必须在利空袭来时冷静、理性地思考,判断各种可能性的概率,影响情况,然后做出自己的选择,并承受这种选择带来的结果。
虽然买进后就套了三年多,但20年后的1993年,当凯瑟琳宣布退休的时候,巴菲特在年度致股东信里写道:
“1973年我们斥资1060万美元买下的股份,时至今日我们每年从公司拿回700万美元的分红,同时持股市值已经超过4亿美元。”
凯瑟琳本人对巴菲特的到来评价甚高,在她的自传里写道:
巴菲特用最真诚的态度,指导凯瑟琳和凯瑟琳的儿子唐纳德·格雷厄姆学习财务报表阅读方法和相关商业知识,并不断肯定他们的进步和努力。
凯瑟琳和唐纳德都从巴菲特这里收获良多。按照凯瑟琳的说法,“沃伦是一位伟大的导师”,唐·格雷厄姆也夸“沃伦是世界上第一聪明的人”。
凯瑟琳引领巴菲特成功走入上流社会
凯瑟琳不仅给巴菲特带来庞大的人脉网,也调教巴菲特的衣着打扮和上流社会社交礼仪。
这个过程中,巴菲特的妻子苏珊高度怀疑两人有私情,为此和巴菲特闹得很不愉快。
也是在此期间,苏珊开始尝试做歌手,并和自己的网球教练来往密切。
1977年巴菲特夫妻俩分居,苏珊把自己结识的一个咖啡馆女招待艾丝翠·孟克斯(时年31岁)撮合给巴菲特,然后和网球教练搬去旧金山海滩别墅双宿双飞。
这个别墅购置于1971年,买价15万美元。2018年10月,巴菲特以750万美元的价格把它卖掉了,47年50倍,年化回报率约8.5%。
没有证据证明凯瑟琳和巴菲特之间有男女之情。毕竟凯瑟琳比巴菲特大13岁,而且作为美国最有权力的富婆兼资深美女,凯瑟琳身边从来不缺追求者。
巴菲特虽然此时已是身家7200万美元的富翁,但在商业之外的领域,巴菲特并没有什么生活情趣或特别魅力,或许只是凯瑟琳眼中的一个“土财主”吧!
凯瑟琳的人生是丰富的。
在凯瑟琳的领导下,华盛顿邮报发展良好。
在报纸运营走上正轨后,她还亲自出马采访过罗马尼亚共产党领袖尼古拉·齐奥塞斯库、沙特王室、埃及总统、伊朗国王、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约旦国王、厄瓜多尔总统等其他记者根本见不到的世界政坛传奇人物。
1991年,唐纳德·格雷厄姆接班。1993年,76岁的凯瑟琳正式退出公司管理。
从公司上市到凯瑟琳退休的22年间,带给股东的年化回报率是22.3%,把标普500指数(7.4%)和同行业绩(12.4%)远远甩在后面。
太阳谷峰会由华尔街投资银行家、巴菲特在可口可乐董事会里的好友、亿万富翁赫伯特·艾伦私人举办,是美国商界每年一度的精英大聚会,顶级精英社交圈的重要活动。
太阳谷峰会1983年首次举办,其后每年7月举办,每次5天。
美国时任总统小布什发表声明,高度评价并哀悼凯瑟琳·格雷厄姆。他说:“美国首都华盛顿及整个国家,现在都对丧失华盛顿及美国新闻界挚爱的第一夫人而深感哀痛。”
凯瑟琳离世对巴菲特打击相当大。官方传记《滚雪球》里这样描述这种悲痛:
持股40年的传奇落下帷幕
2013年,唐纳德·格雷厄姆分拆了华盛顿邮报,将报社和报纸业务卖给亚马逊公司CEO贝索斯,将不再拥有邮报的公司更名为“格雷厄姆控股公司”。
巴菲特1973年投入1063万美元买入的股票,到2013年市价约12亿美元,不计期间红利,增值超过110倍。
如果巴菲特将其卖出,要缴纳约4亿美元的税收。
巴菲特再次利用从可可豆套利案例里学来的节税经验,照猫画虎节约了这笔税收。
巴菲特和唐纳德安排了一次交易,将格雷厄姆控股公司旗下三块合计约10.9亿美元的资产,剥离出来单独成立一家公司。
包括:①格雷厄姆控股公司持有的伯克希尔股票,市价约4.6亿美元;②格雷厄姆控股公司旗下的一家电视台,市场价值约3.6亿美元;③2.7亿美元现金。
然后,格雷厄姆控股公司用这家新公司100%的股权作为对价,回购巴菲特持有的约12亿美元格雷厄姆控股公司股票。
熟悉的配方,记忆中的味道。相比格雷厄姆控股公司直接用12亿美元现金回购,格雷厄姆控股公司少支出1.1亿美元;同时伯克希尔得到免税的10.9亿美元,多赚约2.9亿美元。
至此,这段持股40年的传奇落下帷幕。
在这40年里,巴菲特给予凯瑟琳很多帮助,同时凯瑟琳的人脉圈也给巴菲特创造了大量的投资机会。
其中1976年盖可保险濒临破产时,由凯瑟琳牵线搭桥的盖可保险新CEO伯恩与巴菲特的会谈,对巴菲特的投资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成就了巴菲特投资史上一笔比华盛顿邮报、布法罗晚报回报更高、意义更加重大的经典案例。
声明:该文章系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市场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 zhicx#qq.com ,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