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超百亿的投资和理财,藏的有雷吗?

返回首页 永远好奇的唐朝 唐书房 2020-12-03 20:20:00 👍赞 (0)
洋河的白酒主业,无论是老唐还是市场其他人士,分析文章都比较多。
但对于洋河的投资理财这部分,我还没见谁认真系统的分析过。 
最近各种债券、信托频频爆雷——这让我想起来20189月,股市最低迷的时候,我还用那些手持现金或者债券的人儿,你可知道你的损失有多大?》为题,写过一篇文章。

嚯嚯,确实损失挺大的吧?

号称提供无风险收益的债券,频频出现无收益风险。利息没了不说,本金还损失惨重。 
而且从2018年9月至今,不谈选中优质企业带来的回报,就是沪深300指数基金,也已经带来超过60%的回报了。
一正一负,损失惨重呀! 
闲话不说,言归正传。
频频爆雷的债券和信托,让很多朋友对洋河规模庞大的对外投资(含理财)产生了一些担忧。
今天老唐就来分享自己对洋河投资业务的梳理和思考。 
洋河的投资可以分为三大部分来谈论:产业投资、金融投资和信托理财。 
先看产业投资。
产业投资指公司为发展主业而实施的收购。 
①收购双沟
洋河产业投资里,手笔最大、也最成功的收购是双沟酒业。
2010年至2011年,公司以合计17亿多元现金为代价,收购了双沟酒业100%的股权。 
使曾经和洋河并称江苏四大名酒“三沟一河”的双沟,成为洋河的全资子公司。
备注:江苏名酒号称“三沟一河”,双沟、高沟、汤沟和洋河——其中高沟就是今天的今世缘。汤沟发展稍差,目前还没有上市。 
双沟其实一直不愿意承认被洋河收购,对外的口径一直是“洋河双沟强强联合,组建苏酒集团”。
所以我们会很奇怪地经常发现洋河股份公司还有个牌子叫“苏酒集团”。平时的宣传活动,多以苏酒集团的面目出现。 
直觉上似乎苏酒集团是洋河股份的上级,但工商注册里并没有一个名叫“苏酒集团”的公司存在。
倒是有一个“苏酒集团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其实是洋河的全资子公司。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双沟那是“祖上也曾经阔过的”,沦落到被收购的地步,双沟人从情感上非常难以接受。
再加上截止被收购,双沟自己的小日子其实过得挺滋润的,完全没有任何卖身的欲望。收购一事,纯粹是洋河和地方政府联合起来强扭的瓜。 
说双沟“祖上也曾经阔过”,远的有1977年双沟镇考古挖掘的“双沟醉猿”化石。
20025月的“中国·双沟醉猿国际科学考察年会”上,来自世界各地100多位科学家给出的结论
泗洪双沟地区是古生物进化的平台,孕育人类的胎盘,是中国最具酿酒天然环境与自然酒起源的地方。 
近的有作为宫廷御酒的荣耀。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建造祖陵期间,选用双沟大曲为明祖陵祭祀用酒,并指定为明皇室贡酒。
红色元素同样有。
抗日战争时期,全德槽坊(双沟酒业的前身)老板贺子谋,是中共苏皖边区参议员。他家的槽坊也就成了人管酒饭、马管粮草的“抗日饭店”。
陈毅、彭雪枫、张爱萍、邓子恢、范长江等老一辈革命家经常在全德槽坊落脚。
陈毅曾多次盛赞双沟大曲“不愧天下第一流”,终身念念不忘。 
1979年,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的陈毅长子陈昊苏,带着父亲的遗愿回访双沟酒厂,曾赋诗一首送给酒厂留念:

古泗州,醉猿洲,特液酿成淮水头,浓香品质优。

争上游,再上游,不愧中华第一流,举世赞双沟。 

如果说这些都是机缘巧合的故事,那1955年全国第一届酿酒工业会议上的专家盲评,就是确认无疑的真功夫了。 
195511月3日,国家地方工业部在北京召开了解放以来的全国第一届酿酒工作大会。
会期十六天,至十一月十八日闭幕。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派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上采用盲评的方式,全国酿酒行业专家对各省参选36种代表性白酒进行严格的品评、打分、定级。
最终分出甲乙丙丁戊五等。
甲等酒共18种,双沟大曲为甲等第一名,荣登榜首;
山西杏花村汾酒甲等第四、竹叶青第七;贵州茅台酒甲等第十名;四川泸州大曲甲等第十五名。 
乙等酒从19名到26名;丙等从27名到31名;丁等从3235名。
最后一名戊等第36名,为内蒙古乌兰浩特酒厂生产的橡子酒。 
这是实打实的品质骄傲。 
更何况在洋河上市之前,两家企业的产能和销售规模,差距并不大——也就净利率差异稍大。
2008年,洋河销售白酒7.3万吨,销售收入26.8亿,净利润7.4亿。双沟销售白酒6.2万吨,销售收入15.1亿,净利润1.5亿。 
结果洋河2009年成功上市,以270亿估值上市,出让10%股份,从投资者手头募集到27亿现金——以60元的股价发行45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4.5亿股。
同期双沟冲击上市未果,两家的差距就逐步拉开了。 
洋河大把资金在手,准备吞掉体量差不多的双沟。
双沟人心理上当然不容易接受。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吗? 
洋河2008年7.4亿净利润,出让10%股份募集到27亿现金。买下双沟花了多少钱?
双沟100%的股份,洋河一共花了17亿,准确的说是1712050340元。 
收购完成后的两年内,双沟酒业的净利润就超过17亿。
2011年净利润5.8亿,201216.5亿,2013年净利润更是飙升至19.6亿。
你说,这笔投资漂亮不漂亮? 
②几笔渣渣级产业收购
2013年,洋河出资300万元收购武当山脚下的湖北梨花村酒业公司100%股权。
当年,洋河利用重新打造的绵柔梨花村,将这家公司做成营收超2亿,纳税超3000万的规模。
然后在当地圈地300亩,投资2亿,建立万吨梨花村白酒工业园。2016年建成投产,利润情况不详。 
2013年,洋河出资213万收购湖南长沙下辖宁乡市的汨罗春酒业公司100%股权,并计划投资10亿在当地建立白酒灌装项目;
<宁乡,记得这个地名吗?宋城演艺的第一个轻资产项目炭河千古情,就落户于宁乡> 
2014年,洋河出资182万收购哈尔滨宾州酿酒厂100%股权。计划投资5亿元建立当地的白酒灌装项目。 
这种渣渣级别的收购,主要是当地的招商引资的搭头,是为了吸引洋河到当地投资建厂的,收购价格约等于白送。咱们直接跳过。 
③进军酱香酒领域。
2016年,洋河股份出资1.933亿元收购贵州贵酒100%股份,是公司进入酱香酒领域的试水。 
贵州贵酒,原名贵阳酒厂。五六十年代,旗下“贵酒、黔春酒”也曾是和茅台、董酒、习水并肩的贵州名酒。
酒厂位于贵阳西北几十公里的修文县龙场镇。 
对阳明心学有点了解的朋友,可能对这个地名非常敏感。
不熟悉的朋友,可以百度“龙场悟道”。 
洋河给贵酒制定的目标是2020年基酒产能过5000吨,销售收入过10亿。
实际销售情况暂无数据,但看看这几年见风长的酱香酒厂收购或参股价格,也不得不夸一句洋河醒悟的早、下手的快。 
2017年,洋河股份又通过全资子公司贵州贵酒,投资2.6亿元收购贵州茅台镇厚工坊迎宾酒业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 
厚工坊厂区总占地50余亩,分别位于茅台镇上坪村和仁怀市苍龙街道龙井社区桥坡村,年产能1500吨,库存酱香基酒4000余吨。 
这是洋河在酱香酒核心产区的战略性布局。
我认为洋河的主要目的,是让龙场的酱香酒里也能用上茅台镇产基酒,名正言顺挂上茅台两个字
这2.6亿投资,相信不会差。 
产业投资看过了,心理感觉应该是踏实靠谱的吧?
但这毕竟是洋河管理团队浸淫多年的领域,不犯错是正常的。
离开白酒领域的其他投资呢? 
我们接着看洋河的金融投资。 
上市前,公司主要投资了两家企业股权,一成一败。 
成的是2007年参与泗阳农商行发起设立,累计投资799万,占比7.32%,是第一大股东 
泗阳农商行2008~2018年累计向洋河现金分红1198万。2019年由于洋河会计准则发生变化,没有披露当年分红。 
目前仍然持有泗阳农上海7.02%股份,按照2018年现金分红353万毛估估,价值应该可以按照一亿元左右考虑。
<留存利润及增长忽略,直接将分红额看成债券利息。按照当前约3%~4%的利率反推,353万分红对应债券面值约1亿>
总体回报约1215倍,年化25%左右,相当可观。 
失败的是对宿迁市交通投资有限公司的投资,累计出资94.8万元。2013年全额计提减值。 
上市后所投项目,已经实现回报的有两项
2011年洋河出资2亿,认购中金天津佳天私募股权基金,占比50.89%
该项目为投资天江药业的载体,2013年获分红386万;2014年获分红643万。
天江药业股权于201512月卖掉,基金清盘,洋河获利约4.7亿。 
2013年,以3亿元参与认购中银国际证券公司,认购比例为3.16%。
2019年,洋河累计从中银证券公司获现金分红5054万。 
2020年中银证券上市,洋河的3亿元折合7894.7万股(78947368股)。目前处于锁定状态,解禁日为2021226日。 
至2020年630日,中银证券收盘价21.41元,对应市值16.9亿。
洋河按照八折17.14元计入公允价值(流动性折扣),合计13.53亿。 
这笔投资回报惊人。
还有不到三个月解禁,今天(123日)实际收盘价是27.34元。
假如明年2月26日股价是25元,市值大约20亿。折合约77倍,年化32% 
可能正是因为这笔投资吃到的甜头,洋河2017年又出资3.3亿,成为深圳联储证券公司股东,占比12.83% 
联储证券原名众成证券,成立于2001年228日,注册资本25.731亿,其官网披露2020年中期净资产57亿。
那么,洋河12.83%股份对应净资产57×12.83%=7.3亿,看样子又是一笔不错的投资。
期待联储证券早日IPO,帮我家小洋重演一次中银证券的创富故事。 
截止目前没有退出的金融投资,也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直接投资企业股权(单位万元)

a.紫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江苏省政府牵头成立的大型财险公司。公司起初认购比例为3%,次年摊薄为2%

该财险公司自2012年起,连续八年盈利,但没有分红记录。

b.杭州太一天择是私募股权基金。

但因该基金所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对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与北京科蓝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投资,所以列入直接投资企业股权范围内。

c.就是经营公众号“微酒”的那家酒业媒体。

所以,在微酒上看到洋河的吹捧文章,最好降格理解,哈哈 

第二部分,投资私募股权合伙基金(单位万元)

A.该笔投资总计2.4亿,2011~2013年分三次投入,分别为0.9亿,0.9亿,0.6亿。这种分批到位的情况还有DE

B.此处的累计分红,截止是2018年。2019年起会计准则改变,洋河不再单独披露每一项投资的分红额。

C.中银证券的项目,就是跟着这家基金投的。按照时间顺序推理,应该是这家基金介绍洋河投资中银证券,洋河吃到甜头,然后将1亿元资金委托给这家基金管理。 

上述两部分目前还没有退出的金融投资类,合计金额19亿,目前还没有现金回报产生。
因为2019年会计准则变了,洋河不再明细披露具体项目情况,只给出合并总数。 
但按照公司2020年中报披露,上述归入权益类的投资,截止6月底公允价值为43.66亿。
因为已知中银证券公允价值是13.53亿,可知目前没有退出、合计成本为19亿的全部权益类投资,2020630日公允价值合计为30亿。 
总体回报仍然算是令人满意,而且截止目前尚没有失败项目。
最后看理财。
高端白酒公司,都是印钞机,年复一年地给公司产生大量现金。
掉分红之外的部分,都会大量沉淀在公司账面。 
和茅台五粮液老窖等企业,主要将现金存银行不同,洋河始终有大量的银行和信托理财产品。
年回报大约比同期存款利率高出一倍,每年能够给股东带来额外的几亿净利润。 
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普遍没什么担心的。担心主要集中在信托产品上。 
虽然迄今为止,洋河投资的信托产品从未爆过雷,所有本金均如期收回。
但鉴于国内高发的信托产品爆雷现象,投资者难免担心未来某天,会不会突然爆出一个大雷,给洋河带来巨额损失。 
这么考虑倒也不能说没有道理。毕竟洋河每年投资的信托产品规模都不小。
比如2018年末信托产品余额86亿,2019年末余额104亿,20206月底余额还有约83亿。
这要是爆个雷,确实够呛。 
但究竟会不会爆呢?未来的事情,我也给不出确切的答案。
我只能分享我为什么不担心这事儿,供朋友们参考。三个原因: 
第一,历史记录优秀。
截止现在,洋河没有任何一笔信托产品爆雷。
要么是洋河的运气超好,要么是投资部门有一套规则去挑选和过滤信托产品。
第二,足够分散。
以2019年末为例,总计104亿信托产品,披露的单项金额重大理财产品里,最大单项金额5亿。
单项5亿的信托共有四笔,约定投资范围全部是:用于投资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上交易的债券、货币市场工具、货币基金、债券基金等。
也就是说,这四笔单项5亿的信托产品,全部是低风险投资。
除非这几家大型信托公司当年破产,否则看不到什么威胁。 
其他房地产信托、股权信托等其他投资方向的信托产品,单项金额最大没有超过2亿的。 
这些应该是有“潜在”爆雷风险的信托。
但只要足够分散,没爆雷的产品超额收益,足够弥补潜在爆雷损失,就整体而言还是不错的投资。 
按照每年百亿信托,假设平均收益率比存款高3.5%,每年也额外多赚3.5亿。
真要是哪年爆掉一两个几千万或一两亿的信托,也能接受。 
第三,决策人吃自己做的饭。
这条是最重要的。
投资人所恐惧的雷,不是运气不好或水平不行带来的雷——历史记录其实证明洋河或者运气很好,或者水平很高,
而是决定资金投向的人,会不会因为贪图某种利益,或因某种关系而做出本不该做的投资决策。
简单说就是怕决策人吃里扒外,损害股东利益,为个人捞取好处。 
这一点恰恰是洋河令人放心的地方。 
首先,洋河的股权结构,大致是三三制,国有、管理层及经销商、公众股东各占约1/3。 
这其中管理层和经销商代表是直接管钱的人——一位经销商股东的财务总监是洋河的监事。
公司的股权投资决策委员会,有7名成员,实施双总监制度。
其中一名总监应为公司董秘丛学年。另一名是外聘投资专家,身份不详。 
丛学年,1966 年 1 月出生,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
历任江苏洋河酒厂成本会计、总帐会计、财务科副科长、科长,洋河集团财务部部长、总会计师。
2002 12 月起担任股份公司董秘、财务总监。 
此人在洋河上市前就是核心管理层,是上市前股份公司14位个人股东之一(目前股权统一整合在蓝色同盟公司里了)。 
虽然目前丛学年本人直接持股只有277.8万股,以现在180元左右的股价衡量,市值“仅”约5亿。
但他直接代表的是洋河核心管理层持股平台蓝色同盟,需要为这些几十年的老上司、老同事、老朋友的利益负责。 
蓝色同盟前不久刚刚减持了约0.23亿股,变现约40亿。目前仍然持有3亿多股洋河,对应市值约550亿。 
这3亿多股洋河股票,由蓝色同盟140名股东(都是洋河核心人员)拥有。
最大持有者是洋河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两位董事长:杨廷栋和张雨柏(这两位年龄其实都还不算大,杨廷栋今年刚60岁,张雨柏今年56岁,对于企业家而言,差不多还算是年轻力壮)。
两人持股一样多,合计拥有蓝色同盟33.72%的股权,相当于间接持有超过1亿股洋河股票,当前市值180多亿。 
丛学年是仅次于两位前任董事长持股数量的第三大股东,持有蓝色同盟4.99%的股份,相当于间接拥有约1500万股洋河股份。
加上丛学年个人直接持有的277.8万股,合计直接及间接拥有洋河股票超过1770万股,市值约32亿。
按照洋河2019年每股3元的分红计算,丛学年每年光现金分红就能收5000多万。
洋河现任董事会及监事会成员,包括王耀、丛学年、周新虎、刘化霜、冯攀台等人,合计持有蓝色同盟12.71%,相当于间接持有洋河股票超过3800万股。
加上他们直接以个人名义持有的洋河股票超过560万股,合计约4360万股以上。 
这是一群本身已经非常有钱的人,和一群非常有钱的老朋友,长期从事一门非常能挣钱的生意。
我想不出要多大一笔回扣,才会诱惑他们做出一笔让公司损失1亿元的投资。1000万还是3000万? 
更重要的是,如果洋河公司损失(或少赚)1亿元,按照25倍市盈率考虑,会导致公司市值减少(或少涨)25亿。 
这25亿里,至少有5亿元由蓝色同盟这140人承担了(他们持有20%洋河股权)。
现任董监事合计将承担超过5×12.71%=6355万的损失。
丛学年本人将实际负担市值损失也高达3000万元——丛学年持有1770万股,占总股本的1.17%25×1.17%=2936 
这就是我说的掌握资金投向权力的人,吃自己做的饭。 
几位董监事只有在联合受贿超过6400万,且将法律风险、职业生涯、个人名誉和朋友关系价值损失视为零的基础上,才可能有意给公司造成1亿元的损失。 
这种可能性,我个人认为概率≈0。所以,我不担心公司投资的信托产品会内外勾结,坑害公司利益。 
排除掉故意因素之后,若真因意外或丛学年等人看走眼,导致踩雷损失了,我愿意和他们一起承担损失,如同我和他们一起享受财富增长过程一样

声明:该文章系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市场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 zhicx#qq.com ,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