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巴芒演义》--by@叫我易安大人

返回首页 叫我易安大人 唐书房 2021-03-06 20:21:00 👍赞 (0)

如果给你6000亿元人民币,但需要一辈子过巴菲特那样的生活,你愿意么?

可能你会想,这是什么神经问题,那还能有不愿意的么?

这可是6000亿元人民币,可以做中国首富,超过我国双马财富总和的资产值,何况巴菲特本人更是万人敬仰的一代价值投资宗师,妥妥的名利双收,人生赢家。不愿意大概是脑子瓦特了!

那如果我告诉你巴菲特的生活是这样的:

“只为活着”的花销:

没有豪车豪宅,1958年买下的3.15万美元的普通中产档次的房子,住到现在。

车子是2014年在女儿“开破车让人尴尬”的抗议下才换的。

吃穿方面更是不注重了,可能还不如正在看这篇读后感的你。至少你应该没有过把衣服穿到只要家里有人洗衣服,就把你抓住,被勒令换下衣服的经历吧

“只有财报”的生活:

其实不应该说“只有财报”的生活,而是几乎没有生活。

脑袋里除了阅读、公司、数据,便关注不到其他了。最终老婆出轨,二儿一女都没能读完大学。

被唐朝先生在书中再贴切不过地形容为“这样的生活,大致相当于普通中产秃头男+地下室埋着一块永远不能动的巨型金砖吧”。

要命的是这金砖在身故后几乎全部要被捐赠出去。

看到这里,你还愿意收下这6000亿元巨资嘛?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唐朝先生在最新力作《巴芒演义》中对大家的灵魂一问。

许多书籍中对投资大师们的描写大都是神化、标签化、简单化、碎片化,而唐朝先生却以巴菲特与查理·芒格为轴心,串联起近一个世纪的伟大投资家们,展现了美国百年价值投资进化史。

投资大家们的故事不再是散落的碎片,投资大师们的思想亦不再与他们所处的时代割裂。

通过他们的投资实例、投资理念演化,可以完全解答你诸如“为什么师从格雷厄姆,爱好捡“烟屁股”的巴菲特逐步转而投向芒格、费雪式的陪伴好公司成长的怀抱”;

“为什么巴菲特近几年的投资收益跑不赢标普500,难道真的是“股神已老”么?”;

“投资到底要不要关注、精通宏观经济”等等令你好奇、令你矛盾、令你迷茫的问题。

贴心儒雅的老唐甚至总结出四条可以复制的价值投资之路,助你快乐地行走在价值投资的康庄大道上。

虽说这是一本以章回体小说形式写就的严肃投资史,但如果你以为只能从中读到投资故事、习得投资能力,那你就还是过于稚嫩天真了。

这绝对是一本千人千面,360度,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都有其深度的佳作。

一、从《巴芒演义》中探寻完美人生

男神芒格曾说:“只有投资的人生是失败的。”要我说,“只有”后面改成任何名词这句话都是成立的。

我承认像巴菲特那样对某个领域有着纯粹追求的人生也很酷。

但我相信对于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芒格那样财富、事业、家庭、友情完美平衡的人生才是幸福快乐的源动力。

论事业,芒格早年创立的“MT律师事务所”至今仍被评价为“傲视群雄,是全美最好的事务所”。

一直以来,芒格都是事务所的精神领袖,即便在芒格不做律师50多年后,事务所仍保留芒格的冠名和私人办公室。

而后他又成了众所周知的伯克希尔副主席,从巴菲特对芒格“全部符合我特殊要求的人只有一个,他就是查理”,“我对他的感激无以言表”等至高评价来看芒格的事业始终如一地卓越。

最令我钦佩的是,芒格是一名“指挥型、服从型、总是平等协作”兼具的合伙人。

在人们都无法相信他会突然变成沃伦的服从型合伙人时,他却说:“我并没有妄自尊大,对此无法接受。……人们应该学会扮演各种角色”。足以窥其胸襟之宽广。(此处省略一万字彩虹屁)

芒格有着与巴菲特完全不同的财富观。

芒格兴趣广泛,爱护家人,这导致他经常卖出伯克希尔的股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给家庭创造许多生活的乐趣。

对于妻子,“自己独自出行就订经济舱,妻子陪同出行就要求助理退票开私人飞机”的霸总故事是最广为流传的。

除此之外,诸如“我想你要是在为心爱的女人购买珠宝,你可能就不会计较花了多少钱”的浪漫情话也是不离口的。

巴菲特曾言:“如果我是婚姻介绍所的人,我可不愿意查理成为我的客户”。

对于孩子,他方方面面都参与其中。在餐桌上给孩子们讲德育故事,他讲的故事非常极端,每次孩子们听完通常会一边尖叫一边大笑。

让孩子们从一个个悲惨故事中吸取各种各样的教训,用他女儿温蒂的话来讲“他用他独特的讲故事方式来让我们继续和天使站在一边”。

他的继子哈尔甚至都说:“查理除了没有生我之外,从任何方面都可以称为我的父亲。我今天我之所以是我,他的贡献最大。”

除了责任,经济上更是没穷过孩子,即便是手头并不宽裕的时期。

芒格早早地就将大量财产陆续移交给孩子们,让他们有能力在年轻的时候,就站在更高的起点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对于自己的兴趣、慈善更是不吝惜钱财,甚至就因为喜欢《影响力》一书,直接送了作者1股伯克希尔股票。

(插播下,《影响力》确实好书,是实用的心理学、营销学工具书,但又没有一般工具书的晦涩无聊,作者超级毒舌,暗搓搓地吐槽总是令我捧腹。)

无疑,他的财富观让他收获了许多乐趣与爱。

一件令我震撼且印象深刻的小事:芒格带着全家去度假,车子是借的朋友的,当时他正争分夺秒地让全家能赶得上飞机,但他中途还是绕了十分钟的路去加油站,而车子油箱里其实还有半箱油。

孩子非常吃惊,他教导孩子:“你要是借了别人的车,别忘了加满油再还给人家。”这件事让后来的小查理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友谊。

显然,没有人能够拒绝这样周全的朋友,那么芒格会拥有广泛到令人咋舌的人脉资源也没什么奇怪的了。

事实上伯克希尔不少著名投资案例都有芒格人脉资源的助力才得以成功实施。

芒格现在的晚年生活也同样令人艳羡,他给出晚年幸福的建议是“晚年的最佳保护铠甲是一段在它之前被悉心度过的生活”。

我们或许并不能做的像他那样好,但至少他为我们提供了指引与希望,每向他靠近一分就离幸福近那么一点。

我深以为本书《巴芒演义》的作者唐朝先生是中国版查理·芒格,以热爱的阅读为第一事业,投资为副业,家庭美满幸福,用自己的工匠精神传授价值投资,被著名投资人扬天南准确评价为“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投资界侠客。

二、最终还是请选择成为善良的人

杰拉德·蔡,中文名蔡志勇。他曾是震撼华尔街的神秘东方面孔,被华尔街广泛传颂的“来自东方的金融魔术师”。

他管理的富达基金成绩斐然,1959年、1960年、1961年投资收益率都超过50%,远远甩出同期道琼斯指数涨幅以及巴菲特同期收益。

他买的股票,会被竞相跟买;他卖的股票,同样被竞相抛售,他自己就是“股价本身”!

到1965年,蔡志勇管理的富达基金规模突破10亿美元,而当时巴菲特管理的资金总额仅约为3700万美元。

后来,蔡志勇宣布加盟美国铝罐公司,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更是以行动证明其对蔡志勇的欣赏,大举买入了美国铝罐股票,特朗普押杰拉德·蔡赢。

而蔡志勇也是不负众望,展现了其天才的并购天赋,收购了不少盈利颇佳的公司,帮助铝罐公司成功转型。

1984年,美国铝罐公司净利润突破1亿美元,其中过半来源于蔡志勇收购和整合的金融部门。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感叹这真是一位传奇人物。

是的,从某种角度来说,他的确传奇,毕竟华尔街对其从“来自东方的金融魔术师”到“杰拉德·蔡拥有独一无二的低买、高卖,然后让别人承担麻烦的能力”这样惊天逆转的评价确实少有人可以完成。

他管理富达基金时,总是将募集到的资金砸进几只被普遍认为过于投机和冒险,不适合基金投资的股票上。

他不屑规避风险,他知道投资者不会因为基金经理号称规避了风险而付费,只会因为高回报而大方支付管理费,新资金才会大量涌入。

得益于美国的牛市,但刺破泡沫的那根针总会来临,蔡志勇的魔力也随之消失,他后来管理的曼哈顿基金在1968年排行全美倒数第六。

1987年10月19日,他加盟的铝罐公司(当时已改名为“普瑞马瑞卡金融服务公司”)随着牛市的再一次接近尾声,道琼斯指数的再次暴跌,公司股价也一路跌至22美元以下,蔡志勇日子愈发难捱。

事实一再地证明,所谓魔术不过是蔡志勇两次做了“风口上的猪”。

由于他总是精于把烂摊子高价卖给“接盘侠”,最终人品耗尽,让自己的事业只剩“退休”一个选择。

退休后的他,生活同样“精彩纷呈”,在与第四任妻子的官司中离世。

再来看看曾被蔡志勇“甩下”的巴菲特吧。

在蔡志勇卖掉他亏损严重,规模不断缩水的曼哈顿基金的第二年,巴菲特也宣布解散了他的基金。

他卖掉了除多元零售、蓝筹印花以及伯克希尔以外的所有股票。最终手头大约5600万的现金,与三只给出合理估值的股票,明明白白地摆在台面上让其他基金持有人优先选择。

巴菲特期望别人拿走现金,给他留下股票,但他仍然诚实的告诉合伙人:伯克希尔与多元零售是值得长期持有的资产,他们的内在价值会在未来实现巨大的增长。

对于拿了现金决定自己管理财富的,巴菲特给出了专业建议。对于想要寻找新管理人的,巴菲特也分别为他们介绍了合适的基金管理者。

甚至对于一些合伙人打算自己选择基金管理人的,巴菲特还会抽出时间与目标管理人会面,帮忙“面试”把关。

结果“面试”到了后来让拉斯维加斯各大赌场闻风丧胆,赌场老板们亲自出马聚在一起商量要干掉或打断他双腿的“赌神”——爱德华·索普,一个被人们称为“战胜一切市场的男人”。

因自身的“善良”、优秀吸引了大量与自己具备相同属性的人,这些人又反作用于助推自己成为更好的人,再吸引更优秀的伙伴,从而形成“滚雪球”效应。

今时今日的巴菲特,用“反超”一词已远不能形容其与起点更高的蔡志勇之间的差距,无论是财富值还是影响力,这被老唐称作“善良的复利”!

每个人脑海中或许都有“天使”与“恶魔”在打架,也许仍会有人觉得无论如何蔡志勇还是个富有的“恶人”。

但“善良”之所以可贵,不是因为人们生来“圣母”,而是能够一次次地逆反“利己”本性,击败“恶魔”,最终还是选择成为善良的人。

能力会让你达到巅峰,但只有品德才能让你留在那里!

三、投资中的误解

《巴芒演义》毕竟是本投资力作,还是想拉回来掰扯掰扯。

“股市投资”就是争议本身,世人向来对其误解颇深,却仍想不自量力地抓取其中几个典型为其正名。

1.在投资中极端“迷人”的内幕消息

书中有这样两则小故事:

在一次巴鲁克(美国战时工业局局长,历任6届美国总统顾问的政客;华尔街投机大师)的家庭聚会中,一位迷人的女亲戚,眼泪婆娑地向其哭诉在联合煤气公司股票上赔了很多钱,

而她买入这只股票是因为几周前的一次家宴中,偶然偷听到巴鲁克在电话里和别人说:“联合煤气。对,对,挺好,挺好。对,对,好的。”

令巴鲁克哭笑不得,他不过是在派人调查联合煤气公司的一些利空后,在电话里对调查员的工作结果表示肯定和满意而已,结果就被亲戚当作内幕消息买入。

巴菲特与其老师“价值投资教父”格雷厄姆关于内幕消息有不同的见解。

在格雷厄姆看来:获取内幕消息的欺诈行为,哪怕不违法也不能做。投资者应该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外部人,和公司管理层保持距离。如果有问题可以通过公开方式了解,不能私下接触,否则对其他投资者不公平。

这里还有一则近期中国股市发生的实例:

几个月前,某只做汽车配件的公司,接到了特斯拉的订单,要成为它的供应商。

由于当时特斯拉刚造了上海的超级工厂,“特斯拉”概念甚为火热。果不其然,消息一出,股价应声大涨,足足涨了3倍多。

巧的是,近期又有一只做汽车配件公司的股票,也公布消息自己也成为了特斯拉的供应商。

市场一看,熟悉的配方,原来的姿势……呵呵,股价只涨了两天后就萎了。

现在你是巴鲁克女亲戚的朋友,她偷偷告诉你,她在家庭聚会上听到了巴鲁克对联合煤气公司股票的大力赞扬,我想你很难不心动买入。

毕竟这可是巴鲁克亲戚在家庭聚会上亲耳所闻,照道理,这个内幕应该够真、够硬核。

我想这就是大多数人现实版的所谓“独家内幕”,甚至我们听到的是被传得更变形的版本。

到头来令你血脉喷张、头晕目眩的“女亲戚内幕”也许不过是你的自嗨。

而格雷厄姆的表述则更直白,但其傲人的投资回报、在投资界的地位足以证明其言非虚,投资成功不必非得靠内幕消息。

注意,我不是在完全否认内幕消息的作用,一个关键且可靠的内幕消息或许确实有用,但也仅仅是或许。

归根结底,股价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结果,单个信息不足以对股价造成决定性影响。

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这个实例,同样的信息,你要是在第一只股票上获取了内幕消息,提前埋伏进去,那你牙估计要没了。

但要是获取的是第二只股票的内幕消息,埋伏进去,你可能又要百思不得其解了,明明“女亲戚”亲口对我说……

2.投资基于对宏观经济的掌握

首先,恕我直言,“掌握宏观经济”大概是你对自己有什么误解。

宏观经济还是微观企业是从诺奖得主、投资大师到普通投资者均激辩不休的话题。

十分应景的是,今年遇上“疫情”,当时股价暴跌,我就与主管辩过这个话题。

他认为所有的企业的都处于宏观经济影响之下,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样的局势自然应当观察为主。

而我以为宏观经济是我所不能及之事,人理应去抓自己有可能抓住的影响因素,即企业本身。

当然最终结果是互相说服不了彼此,而唐师书中对宏观经济学泰斗凯恩斯投资经历的还原让我对这个辩题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创立者、当时全球经济数据掌握最全面、对国际形势最敏感的经济学家。

直至今日,“凯恩斯主义”仍是包括我们中国在内的不少国家调控经济手段的理论来源。

他对做投资管理有着强烈的执念,他认为凭他掌握的宏观经济知识,从投资中赚钱应当是如此简单且有趣的事,毕竟对手只是一群受限于学识和判断力的无知群众。

凯恩斯的投机生涯于1914年开始,期初的4000英镑在1940年4月达到1.4万英镑的高峰。转眼到5月,就将账户亏成了负数。

不屈不挠的凯恩斯,又从AD信托投资公司开启了二次投机生涯,在经历1922——1927年的大赚后,伴随着1929年股市大崩溃的来临,AD信托投资公司直接破产,个人失去了超过80%的财产。

经历两次大起大落的凯恩斯,放弃了通过预测宏观经济波动进行投机的模式,转而寻找经营稳定、每年都有高额分红的公用事业股。

摒弃了旧观念的凯恩斯从1932年开始持续获得良好回报。

1936年,凯恩斯在《通用》序言里写下“困难不在于想出新注意,而在于摆脱旧观念”。当然这句名言的智慧不仅限于投资领域,共勉之。

以己之才疏学浅其实无法完全解释为何靠“掌握宏观经济”赚钱的路无法走通,但私以为“股价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或许是原因之一。

即便是看起来举足轻重的“宏观经济”也不过是股价形成的众多因素之一,几亿股民的心理活动、市场利率水平、公司基本面、公司消息面等等都会对股价走势造成影响。

更何况,就如股神所言:“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一定会遇到糟糕的年份……但一样会遇到一些好的异常的年份……”

宏观因素对短期股价的影响无可辩驳,但长期而言,从概率论来说像这样的随机偶然事件会相互对冲,最终毫无影响。

3.……

男神芒格在育儿方面,从未命令孩子要这样做,或者不要那样做。

他只是向孩子们描绘人在做了正确的选择之后会获得怎样幸福的人生,而做了错误的选择后又过上了怎样悲惨的人生,再辅以以身作则,就成功地为孩子树立起了正向的人生观、价值观。

唐朝先生所著的《巴芒演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唐师并未用生硬的理论告诉我们投资应该这样做,或者不应该那样做,只是以笔为桥梁,携读者漫步了百年华尔街,“亲历”了投资大师们的过往,就让读者拨开迷雾,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投资之路。

编辑于 2020-05-13

声明:该文章系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市场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 zhicx#qq.com ,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