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唐估值法答疑之再续

返回首页 永远好奇的唐朝 唐书房 2020-12-17 20:20:00 👍赞 (2)

先解释个小事儿:前天(周二)书房换了个头像。

新头像是花钱请人设计的,拥有原创版权,利于以后打假。 

之所以前天换,是因为附带有唐书房头像及二维码的《手把手教你读财报:新准则升级版》,昨天下印厂开始印刷了。 

下周一晚上八点二十,精装签名版在书房预定,上限5000册。

但是,请特别注意:下周一预定的精装签名版,印厂是按照预定数字印刷。且由于精装版工艺复杂,加上要老唐签名,所以会比平装版晚两周左右才能到手。 

准备先睹为快的朋友,下周一晚上就不要参与抢购。

平装版预计快则25号,慢则28号就可以在当当、京东、天猫、新华文轩等各大网络书店买到现货了。

闲话说完,我们聊今天的正题。 
老唐个人使用的整套估值体系,集中在《价值投资实战手册》前118页、20181013日书房文章《关于老唐估值法的十大疑惑集中解答》以及2020128号书房文章《老唐估值法答疑(续)》里。 
在12月8日文章的结尾,老唐调侃说「希望不用再写《续的续》」。
结果高估了自己的表达能力,依然有几个问题被反复问。
今天狗尾续貂,加一篇《再续》 
问题①卖出后,你会一直等跌到买点再买回来吗? 
这个问题被提问的频率相当之高。但问题的本质其实还是“有钱时遇到心仪企业在合理区怎么办?”。
所以我通常会提示:向书房发送“有钱”提取答案,20197月发表的。 
但似乎很多朋友看了那篇文章后,依然不知道该怎么做。
干脆,我跳过逻辑,直接说答案:
目标企业在合理之下,买点之上,谈不上对错,买不买都对,更多的是一种个性化的决策。 
因为老唐估值法下的“合理估值”,是将该企业三年后「可能」还会有的继续增长,与现金不会增长、但收益「100%确定」做了模糊的抵消。 
所以合理估值企业股权,与现金之间的选择,更多地是你对企业增长确定性的认知。
确定性越高的企业,越偏向于合理之下就买。确定性越低的企业,越偏向于等到买点再下手。 
同时,它也取决于你个人对波动的承受力。
你是更倾向于对波动无感、更在意最终的收益率?还是更倾向于宁愿收益低点,也不想承受大幅波动?
如果是前者,偏向于合理就买。如果是后者,就偏向于等到买点。 
因此,这个区间的决策,非常个性化,没法抄作业。
但无所谓对错,都是有利有弊,不存在某个完美的策略。
关键是想明白自己所做决策的依据及利弊,并坦然接受结果。 
偏向于合理之下买入的,可能在理想买点到来时,手中已经没钱了,只能呆看。
但换来的,是可能逮住企业合理估值位置就被追捧,然后一直被业绩推着走的利润。
坚持非买点不买的,利弊刚好反过来。 
所以,其实都对,都是可以赚钱的。
要克服的是,一旦后来市场走势和自己选择不同,就开始后悔和反思,甚至惊慌失措。 
比如原本认为自己对波动无感,目标是高收益,然后合理之下就买了。
结果股价真从合理跌到低估(相当正常、相当常见的波动),区间你又后悔莫及,忐忑不安,最终吓的半死,割肉割到怀疑人生。
这就属于没想明白。 
那么,具体到我自己,是怎么做的呢? 
我对波动基本无感,更偏向于合理之下就开始买入,买点位置肯定是要出清现金的。资金比例分布更多的与确定性关联。 
直接说个股,比如对于茅台、腾讯、洋河、古井这四只股票,我个人认为增长确定性相当高。
如果我卖出了全部或部分,我更偏向于在当年收益的25倍之下就开始买入,买点位置就出清现金。 

<指当前无风险收益率对应合理估值区间为25~30倍时。若无风险收益率发生变化,这个25会调整>

以茅台示意,当前我的一年内卖点是2.7万亿。
假设未来一年里,没有发生足以导致我调整估值及卖点的事件,且某个时间触发了2.7万亿,导致我卖掉了约1/3的茅台。 
那么,我会考虑在2022年预计净利润(比如660亿。注意,只是示意数字)的25倍,即660×25=16500亿开始买回。并计划在12000亿用掉手头所有的现金。 
这里面隐藏有两个问题。
第一,由于下跌也是需要时间的,因此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合理估值的下限以及买点的位置,都会跟随企业净利润逐步上推。
不排除多年买不到,或者买到的价格高于27000亿。 
第二,没有买到之前,手头现金怎么处理。
这问题我有答案。十几天前就因分众可能触及卖点而写好了文章,只等填数字。
最后一次修改这篇文章,是12月7号。
结果分众距离卖点还差一毛多,又掉下去了。所以,这问题只能推后回答了 
对于确定性相对稍低的企业,比如分众和海康。我如果卖出了,会考虑在当年净利润的20倍以下开始买入,同样到买点出清现金。 
以后应该不会再有谁提这个疑问了吧? 
写完这个问题,我忽然意识到,其实将表格的“老唐买点”修改为“理想买点”,就不会有那么多人问这个问题了。
本周末周记里就改。 
问题②49倍跌下去怎么办?
这个问题是很多人担心的。
但其实也是很早就写过的,向书房发送“为什么不”就可以提取原文。
这里跳过逻辑说结果:
跌下去就跌下去,继续安心等几年后的50倍。
我相信因为企业净利润的增长,几年后的50倍对应的股价会远高于今天50倍对应的股价,我还是能获得企业增长推动的股价利润。
这部分是我一定要拿的。至于傻子馈赠,有则收之,无则拉倒之。
问题③估值数据反正都是“估”的,为什么不可以灵活机动处理?
估值本就是“估”的,为什么要纠结于五分一毛,你就那么坚信自己的估值数据一定到吗?为此错过傻子的馈赠,不可惜吗?
比如分众没有到10.8元,就从10.67元跌下去,然后两年时间即不到卖点也不到买点,你不是就白白浪费了金钱两年的价值吗?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也不难理解,但不容易被接受。 
大部分人非要等到被市场揍的鼻青脸肿后,再回头会感叹“哦,原来真是如此!” 
我的估值确实是估的,而且本就是一个区间,高点低点本没有啥。但正如上篇答疑里引用的褚时健的那段话 
记者问:为什么种树苗的坑要规定成这个尺寸?
褚时健:其实也没啥科学依据,比这个标准大一点,小一点都没问题。但是如果没个标准,农民可能会错的很离谱。 
如果没有一个准确的、不知变通的数字给自己,事实上就是允许自己根据主观判断相机决策。 
一旦允许自己根据感觉去调整价格,就“可能会错的很离谱”。
因为每个人都会受到市场近期表现的干扰,“感觉”是会变来变去的,老唐也不例外。 
这就好像卖东西。本就是一个不想卖掉的东西,标出一个明显偏高的价格,如果真有人愿意出这个明显偏高的价格,甚至更高的价格,我就收下。 
如果对方说哎呀,便宜一毛钱卖给我吧。
对不起,走开。钱是其次,没工夫和你瞎聊,不培养和傻子讨价还价的坏习惯 
如果标出的价格,可以讨价还价,可以相机决策。投资者就必然需要揣摩傻子心理,察言观色,这就违背「别瞅傻子,瞅地」的初衷了。 
如果,10.67和10.8「不过」只差一毛三,那10.4410.67,不也只差一毛三吗?10.3110.44,照样只差一毛三……6.416.54也是一毛三,对吧? 
凭什么认为自己会准确踩中10.67而不是6.41
说到底,其实是10.67阶段高点已经出现,大脑选择性记忆欺骗了自己,以为自己可以完全能够在10.6元卖出。 
抱有这种思想的人,在10.67出现之前,可能已经曾经后悔过,为什么不在涨停那天9.87元跑掉,甚至还有更低的……
如同上一轮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在800元卖出茅台一样。但凡有这种想法的,可能两三百、四五百就已经灵机一动,机智出清了 
这就是为什么估值明明是个“估”值,我却傻傻的不知变通的原因。 
问题④如何界定高杠杆企业
在《手财》116页写着:「原则上说,有息负债超过总资产的六成,企业就算比较激进了」。
我一般直接把有息负债/总资产>70%的企业视为高杠杆企业 
手财的202页,老唐还对企业的三种盈利模式做了优劣比较,并明确指出高杠杆是最差的、最脆弱的盈利模式。
并建议个人投资者慎重对待这种企业,即使因为受到极低估值的诱惑而参与,也要注意分散,以防一次意外、万劫不复。 
就我个人目前,如果有得选,我尽量不参与高杠杆的企业。 
问题⑤老唐估值法的运用范围。
老唐估值法三大前提是:利润为真否?可持续否?持续是否需要投入大量新增资本? 
无法通过这三问的企业,自然就无法使用老唐估值法。有哪些常见的行业或企业呢? 
A. 利润不能确认为真
这里面包括三种情况:假账,用大量可疑应收或其他非经常性手段创造的报表利润,以及报表利润建立在大量模型假设之上的企业。 
前两种都很容易理解,看字面意思就懂。后一种主要指金融类企业,比如银行、保险等。 
以保险业举例,报表利润依赖折现率、未来投资收益率、死亡率、发病率、退保率、保单红利及费用等假设。
上述假设轻微调整,可能就引发报表利润发生巨大变化,而上述假设是否可靠,其实全世界没有人能回答,包括伯克希尔保险董事长沃伦.巴菲特。 
利润不能确认为真的企业,不能使用老唐估值法。
B.利润持续性存疑的。
这里包括两种,一种是没有核心竞争力,无法确定其未来可以继续赚钱,甚至无法确定其可以继续生存的企业。
另一种是虽然可以确定会继续赚钱,但行业特色决定了它的盈亏就是有着非常强烈的周期性,会大起大落,甚至可能盈转亏、亏转盈。
比如券商、海洋运输等类型企业。
这种利润持续性存疑的企业,不能直接套用老唐估值法。
C.不得不投入大量资本金才能增长。
常见的比如地产、航空、电子制造、黑电等。
这些企业的主要特点是虽然有真金白银的利润,但企业生存和发展需要不断增加资本投入,赚到的钱无法成为自由现金。
这类企业也不能直接套用老唐估值法。 
另外附加一种,更适合风投估值法而不是老唐估值法的企业类型:具有梅特卡夫效应的企业。
所谓梅特卡夫效应,简单说就是企业价值与用户规模成指数关系的企业。即价值=常数×用户数²。
腾讯创始人之一的曾李青,曾提出过一个曾李青定律:V=Kn²/R²,V是企业价值,K是常数,n是用户数,R是节点之间的距离。 
很多新兴企业属于这种类型,在规模临界点以下,企业亏损。但一旦跨过临界点,利润爆发。而且随着规模扩大,利润可能出现指数级增长。
这种企业就更适合使用风投的思维投资,而不是使用老唐估值法。 
关于梅特卡夫效应,我在六月份分享过一本书,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写的《商业的本质和互联网》。
下面两张图是老唐6月14日的分享该书内容,可以管中窥豹简单了解。
想进一步做深入了解的朋友,自己买书看吧。

估值调整时间。

询问应该使用动态、静态还是TTM市盈率的人,张嘴就错了。
需要查看各类股票APP上显示的市盈率数据,说明对这家企业的净利润和市值,心中完全没数,根本轮不到讨论估值问题。不管看哪个数据,赚钱都是靠命。 
但我们运用自己估算的净利润,也确实涉及到使用哪年净利润的问题。
这问题过去其实没怎么重视,大部分时间市价和我给的估值之间差着十万八千里,早调晚调都没啥关系。 
今年,茅台、腾讯和分众的大涨,使卖点遇到了几次威胁,不得不慎重的思考一下数据调整时间问题。
同时,考虑固定下来,可能也方便朋友们以后理解每周的估值表。 
以后就固定在年初和年中调整吧,具体数据采用方式如下: 
比如2021年元旦,
将一年内卖点调整为2021年预计净利润×50(或三年后合理估值上限×150%,二者孰低),到630日,如果没有重大变化,上浮10% 
2021年元旦,将三年后估值调整为=2023年预计净利润×1/无风险收益率(目前取值25~30倍)。到630日,若无重大变化,上浮10%
期间,如果有重大影响事件或数据,单独调整。 
2022年元旦,一年内卖点调整为2022年预计净利润×50……其他同2021年情况类推。 
今年初,持股企业估值数据如下表(来自《老唐实盘周记2020/01/04》
茅台、腾讯、分众、古井都陆续调整过,原因和计算过程也分享了。
目前还有洋河和海康未做调整,预计2021年元旦前后做如下调整:
洋河的2020年,是艰苦的去库存年份,中途下调过估值。目前2020终于走完了,艰难的一年平安度过,估值、买点和卖点调回2020年初数据。
海康,无重大事件发生,纯因时间推移,将估值、买点提升10%(卖点已经调过,暂无需调整)。
另外,古井B等待50亿定增获批后,将合理估值从目前的770亿±10%,提升50亿至820亿±10%。买点卖点数据随之微调。 
我就不信了,写成这样,还会需要《再续的续》咩??

声明:该文章系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市场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 zhicx#qq.com ,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