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书房有些问答,有记录和分享价值,却因散落在不同地点,部分朋友可能看不见,挺可惜的。老唐尝试顺手将它们拾起来,做个保存和分享,命名为《书房拾遗》。收录过程中,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对问答原文或许会有少量补充和修订。大概每凑够三四千字,就推送一期。今天是2021年第3期。@匿名:求教唐老师,本人四十出头,大型国企工作,年薪较高,但近期工作上、人事上问题很多,烦恼无比。我17年以来关注唐书房,投资理念得到了具体化和明确化,18年下半年以来,虽然投入不太多,但整体也赚了近2倍。现在考虑是否辞职做职业投资,像唐老师那样。请唐老师指教一二,拜谢(2021/01/25)@唐朝:①我不是职业投资,我平均一天花在投资相关的事情上,估计不会超过1小时;②投资本身无需专职,花费大量时间,也不见得就能提高回报率,甚至效果为负;③为了职业投资而放弃工作,我认为不值。但如果是不喜欢上班,不喜欢社交,喜欢自在闲居,资产也支持自己按照喜欢的方式生活,那倒是辞职也无妨。@大隐隐于市:寻求心灵上的宁静也不一定非得辞职。完全同意唐老师的观点。自从遇见唐老师,我感觉在工作上反而多了一点笃定,遇上难事基本可以做到对事不对人,心里多了一份自在,我又不是只有这一口饭吃。结果工作反而顺利多了。我的理想是做一个隐秘的投资者,有一点点和周围藏猫猫的兴奋感。@瞅地的农民:”我又不是只有这口饭吃“,精辟!这是价值投资给我们带来的底气。@浩然斯坦:反过来想,因为投资有方,工作得会更加舒服。工作上,付出更多的努力不一定得到等值的回报,一旦遇到职业天花板,辛苦工作的边际效益会越来越低。投资收益有时间的复利,工作收入线性增长都不见得有。因为有不错的投资收益,我不必为多得到20%的收入提高,逼迫自己付出多付出100%的辛劳;我不必对领导曲意逢迎花式跪舔,不必在酒桌上强迫自己卖力表演。因为有足够的睡后收入,所以我可以选择更舒服的方式获得睡前收入。@唐朝:对,关键是想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而不是拿''有更多的时间去职业投资''作为逃避工作的借口。@瞅地的农民:唐师,您每天平均只1个小时花在投资相关事情上,长期维持大量的输出,是如何做到的?我平均每天4-6小时学习,感觉吸收您的输出的知识都跟不上节奏。@唐朝:别误解,除了这大概每天一个小时和投资相关阅读和思考之外,我每天还有很多时间花在与投资无关的阅读上。@伯涵:工作与否,并不是区分是否“职业投资”的关键。我的理解是,要有选择的权利,(因为喜欢)所以选择有份工作,(因为不喜欢)也可以有随时辞掉工作的能力。@潜心而行:努力赚钱的目的就是为了以后在做选择的时候,不会因为钱而放弃某些选择。@大陆:何以解忧,唯有暴富。钱够花,辞职不需要理由。钱不够花,投资用不着辞职。@唐朝:对。我记得有个很冷的段子是这么说的:''钱不能解决问题是错的,正确的说法是你那点儿钱不解决问题''。是个调侃的段子,我们要承认金钱的确不是万能的,但金钱大概可以解决世间万分之九千以上的问题。@伊美:“正确的说法是你那点钱不解决问题”,笑死了,哈哈哈哈哈@随意:最近的市场貌似热起来了,有一个问题想请教老唐。按您的投资思想,个股可以得到比较好地把握。但如果个股还没到目标,而整个市场开始高估了,很可能大幅或长期下跌。时面对持股已经丰厚的收益,投资者该怎么办?谢谢(2021/01/27)@韩水山人:凉拌,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播:我觉得老唐不会去管市场是否高估,牛市还是熊市,老唐只看企业的盈利能力。真坐过山车那就只能坐喽~@唐朝:上面两位说得对。@懒羊羊:想请教大家,手财一般大家都是看过几遍呢?为什么我看手财感觉什么都记不住呢?有的内容前面看的时候感觉懂了,可后面再出现相同内容的时候我又忘了。我想问大家这是看的太少还是什么原因?是不是需要把唐老师的手财给背下来呢?(2021/01/28)@林子:我是看完一遍之后开始看财报,看财报的过程中有碰到问题再回头去翻手财。第一遍是2015年看的,因为17-19年忙于工作生病什么的基本没看财报,去年又看了一遍手财。然后现在正在看新手财,准备看完继续看财报~@唐朝:林子说的对,主要是要用。读完书找份自己感兴趣的财报,一路看过去,不懂就翻书,基本上有一两次后,财报概念就掌握了,能看懂财报说的是什么了。至于通过财报数据和迹象去排雷和理解企业,则需要多看,需要时间积累,没有谁是短期内就熟练掌握的[握手]@耐心久远:老唐说的路子,就是学习的路子。一切的学习,都是先学习,然后写作业。书看一遍懂了后,然后赶紧的写作业(看财报),不懂的再返回来学习书,这样搞几遍,知识就学会了。@赖思颖:唐叔,我今年25岁。进工厂做模具加工8年了,请问怎样像您一样30岁能做个总经理?(2021/01/27)@唐朝:努力给别人创造出巨大的价值,让所有和你接触的人,都能因你而获得巨大收益。努力让企业离了你就不转了,或者至少转速会变慢。然后,总经理职位就唾手可得了。@秋水:老唐,海康,分众你认为是赚了市盈率的钱还是业绩的钱?(2021/01/27)@唐朝:All cash is equal,分它们干嘛,赚业绩的钱特别有贵族气质些,赚市盈率的钱就是乡镇企业家?@秋水:这就是你的回答???@唐朝:你想要个什么回答呢?答秋水,唐朝的海康即赚了业绩的钱,也赚了市盈率的钱。唐朝的分众主要赚了市盈率的钱。回答完毕。这个回答满意不呢?@秋水:满意。请教怎么才能赚到市盈率的钱?因为赚业绩的钱太慢!是否有的公司可以赚到市盈率的钱,有的公司不能?@唐朝:赚市盈率的钱很简单,下注、赢,就赚到了。要点是输了要认。任何公司都可以赚到市盈率的钱。@唐嘉序:最近看到一句话:像腾讯、茅台这样的公司,买入的价格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买了多少。话糙理不糙(2021/01/27)@唐朝:这种言论,一般都发生在已经涨成牛股的股票身上。等他们跌个半年,就没啥人这么说了……@杨姚斌:请教老唐一个问题:投资有时候要避开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但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似乎又证明,那些完全放开竞争的行业出了很多优秀的公司(2021/01/27)@唐朝:这两句话,并不矛盾。说的是确定性和概率的问题。完全开放竞争的行业里,最终一定会有赢家出现。足够大的基数,甚至可以出现多个赢家并存的情况,这是一个概率问题。难点在于我们提前无法得知谁会成为赢家,所以很难投资。而避开竞争激烈的行业,就是想买中那个一定赚、轻松赚的企业,追求的是确定性。@Na_hunna:老唐,某财经频道专家指出,当前一些消费公司不能看市盈率估值,其品牌溢价已经超越财务指标所体现的价值。还有这回事?(2021/01/27)@唐朝:说什么,是他的自由。哪些能听,要靠你选择。@利文斯顿:一个小疑问,我们是否需要结合周期判断,如投资者心理周期,信贷周期作为辅助判断,通过仓位调节控制回撤提升舒适度?(2021/01/27)@唐朝:如果你有能力通过周期判断来调整仓位,让回撤变的更小,当然要去做,为什么不做呢?我没有这个能力,也不认为自己可以学得会这个能力,所以从来不这么干。@复利魔方:你认为投资这个行业的基础是什么呢?(2021/01/27)@唐朝:理解买股票买的是什么。@复利魔方:不是扎实的财务基础和正确的投资理念啊?@唐朝:有没有财务基础,其实并不重要。比如投指数基金也是投资,并不需要财务基础。至于你说的正确的理念,太笼统。我说的“理解买股票买的是什么”,就是指具体的基础理念。@唐朝:我发现最近老是遇到一个感觉有点装那啥的词:洞见。读着感觉很神气,但不太清楚什么东西叫''洞见'',和''远见''有啥区别?哪位朋友可以赐教?(2021/01/29)@漏网:洞见是深处看尽可能接近本质,远见是向远处看。@唐朝:百度所得:洞见,指明察;清楚地看到。语出宋·秦观 《兵法》:“心不摇于死生之变,气不夺于宠辱利害之交,则四者之胜败自然洞见。”@mary:这句子居然出自“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秦少游?隔着千年,难免对古人都是刻板印象啊,老唐果然是好奇宝宝,今天涨姿势了!@门德尔松:洞见如同管中窥豹深刻,远见如同一览众山小概括。@yeeyoung:洞见物理上是指很清晰的看得到的东西,但如果仅仅是这种情况就不合常理,比如说,我洞见了一只狗向我走来,这话就有毛病。什么情况才会这么说呢?比如我在走路,有几只狗要伏击我,我可以说我洞见了当时的情况,并立刻捡起了一块砖。所以这个词本质上是与心理有关联的。它往往表示一种总体上的掌控,对总体事物情形有着敏锐的见解,有着清晰的判断,并且深度的了解事物情形发生进展的缘由。强调的是“知因”,掌控的是结果。@1376:老唐,分众的卖点,难道市值差一个亿,或者个股股价差两三分钱都不行吗。如果挂低几分钱,不就成交了?比如一只股票预期100块卖出,99.95也没有差多少啊?(2021/1/30)@唐朝:重要的不是多几分钱或少几分钱,重要的是绝不跟随市场先生的指挥棒行动。@张华:问老唐一个疑惑很久的问题了,如果在牛市高点,很明确大概率接下来就是股灾或者阴跌。你会继续拿住优质股权穿越牛熊呢,还是果断清仓转战其他战场?(2021/1/30)@唐朝:我从来都不知道哪里是牛市高点,所以对我来说不存在这个问题。@张华:我是说如果,如果。如果条件成立,你会是什么思维模式?@唐朝:没这种如果。我永远都不会知道哪里是牛市高点。@舌尖上的美味:老唐,上海机场以你66.6元的成本已经够低了,今年四月份疫情期间市场恐慌的时候股价才砸到60元左右。这么低的成本恐怕以后很难见到了。你有成本优势为何不继续拿着观察一下?(2021/01/30)@唐朝:持不持有和成本一毛钱关系也没有。我是100的成本,或者5元的成本,目前的决策是一模一样的。@唐朝:【投资的勿忘初心】我们起初去观察上海机场,就是观察它的确定性是否可以被我们利用。保底合同的存在,可以让我们计算出最小收入和最小利润,从而可以为它做出保守状态下的三年后(或五年后)净利润估算,得出一个可靠的合理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