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读后感不仅仅是针对《巴芒演义》,而是通过阅读《手把手教你读财报》、《价值投资实战手册》以及唐书房中的大量文章之后的有感而发。
整篇文章会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会讨论《巴芒演义》带给我的所感所悟,第二部分会讨论老唐教会我的,超越了价值投资领域的三件宝物,我称之为“唐三宝”。
老唐一直挂在嘴边的巴菲特关于价投的必修二课:“如何应对市场波动以及如何给企业估值。”以前的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为何要把“如何应对市场波动”放在“如何给企业估值”前面?通过阅读《巴芒演义》,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绝大部分的投资大师都是先构筑起自身的投资理念,然后再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投资方法论。”
施洛斯先构建起自己的“烟蒂股”投资理念,然后构筑出了紧跟时代发展的“烟蒂股”选股方法论,纵观其投资生涯,基本没有改变其底层的投资理念,微调的永远只是“烟蒂股”的选股标准。巴菲特更是如此,永远是投资理念先打下根基,再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估值和投资企业的方法。早期的巴菲特先通过《证券分析》学习了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比如“买股票就是购买企业的一部分所有权”、“安全边际理论”还有“市场先生寓言”。等巴菲特拥有了基础的价值投资理念之后,他再去主动学习财务会计知识,同时跟随格雷厄姆学习“烟蒂股”的具体选股方法:“购买市值低于有形净资产甚至是净营运资产三分之二的的企业”。后期在费雪和芒格的影响下,其投资理念开始转变,慢慢向“陪伴伟大企业成长”靠拢,此时的巴菲特才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新的价值投资方法:比如“护城河理论”、“净资产收益率标准”以及“经济商誉概念”等分析企业的方法。在讨论股票的社区里随便打开一个帖子,总是有数不胜数的股民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各种各样的“技术分析术语”:比如“底部放量”,“V型反转”和“金叉突破点”等。为什么这么多股民在股票市场里一直处于亏钱状态,因为大部分股民都是过于追求无用的方法论,而忘记了投资中最重要的根基——正确的投资理念。其实老唐的《巴芒演义》通过多位投资大师的成长经历已经告诉了我们一个简单却十分重要的道理:先树立起正确的投资理念,再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具体投资方法,这是一条大概率可以让个人获得满意投资回报的道路。做投资之前有一件事情十分重要,那便是要拥有清晰的自我认知,要清楚自己的性格,明确认知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然后再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道路。老唐在书中的结尾处一共总结出了四种有复制价值的投资正道:(1)低费率指数基金模式;(2)确定机会的套利行为;(3)一揽子烟蒂股模式;(4)陪伴优质企业成长模式。这并不意味着每一条路你都要走,或者说每一条路你都能走得通,最最关键的前提就是你要清楚地认识自己,从而判断出自己适合哪条道路。
比如《击败庄家》的作者,知名数学家爱德华·索普,在我看来他就有着十分清晰的自我认知,他十分相信自己的数学能力和热衷于自己的概率研究,所以他选择了结合数学、概率和计算机分析的高频交易作为自己的投资手段,成立对冲基金,终于成为一代投资大师。他选择的就是确定机会的套利道路。再比如十分清楚自己不擅长社交的施洛斯,将自己的一辈子用于机械重复的会计计算上,专心致志地在“烟蒂股”上下功夫,他个人丝毫不在意“烟蒂股的肮脏”,成为了投资界交口称赞的“格雷厄姆体系最纯粹的传人”。最后看看巴菲特,在经历过登普斯特农具机械公司的投资一役之后,巴菲特彻底明白了自己性格中最脆弱但又是最珍贵的一点:他把自己的声誉看得比一切都重要。所以尽管在伯克希尔上亏损累累,他依旧不愿意轻易解散公司,因为他不希望再出现个人名誉扫地的状况。通过伯克希尔的经历让他大彻大悟,发现陪伴优质企业成长才是最适合他的道路。无论你是否已经开启了投资旅途,不妨先停下来,做一个深度的自我剖析,然后再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道路,这样才能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最终享受到属于自己性格优势上的复利威力。老唐在书中剖析了巴菲特和芒格两者的人生观和财富观。很明显芒格追求的是不局限于投资的丰富多彩的世俗生活,巴菲特追求的是专心致志地将投资做到极致水平。两人的生活方式虽然差异极其巨大,但不难看出的一点是两人都十分享受投资带给自己的乐趣。我很喜欢老唐在书中说过的一段话:“走陪伴优质企业成长的投资道路,不仅可能享受到赚钱的乐趣,还能发现自己越来越懂商业,越来越能理解商业社会的运行规律,能够和不同行业的人士深入地聊下去。更关键的是,学无止境,在这条路上的投资人的生活永远是充实和满足的。”我是一只工作九九六甚至九九七的程序猿,两年前刚刚毕业的时候根本没有想明白自己的人生追求在哪里,只是觉得当前的工作还行,生活也还过得去,工作很忙却感觉不到人生的充实与满足。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接触了股票市场,在各大炒股微信群中突然看到有人推荐《手把手教你读财报》,然后顺藤摸瓜找到了老唐。看着老唐公众号里洒脱快乐和自由自在的文字,我心生羡慕,不只是羡慕老唐的财务自由,更是羡慕老唐思维之独特,见识之广博和讲解之通俗易懂。于是在老唐的启发下,原本几乎不看课外书的我,开始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在这期间,我学会了非常非常多有意思的知识,整个思维方式发生了十分巨大的变化,也想明白了投资以外的人生追求。现在的工作依旧十分忙碌,但每一步都走得十分充实、坚定与快乐。我始终把老唐的八字真言记在心中:“日拱一卒,多看一二。”虽然芒格和巴菲特都十分富有,但是他们的生活重心从来不在钱上,他们人生最大的乐趣都是持续不断地发现自己思维和认知中的弱项,并持续改善这些弱项,不断地提升自己整体的认知水平。我个人最推崇的关于价值投资的投资观便是:不要把生活的重心放在钱上,而应该享受价值投资带来的认知提升的快乐,钱只是认知水平提升过程中的副产物。从杨天南老师为本书做的序言开始,到多篇被老唐选中的读者读后感,都出现了对老唐丰富阅读量的赞叹:一本《巴芒演义》便引用了72本书籍的资料。我也十分敬佩老唐的阅读量,同时从这个阅读量我推测出了老唐作为价值投资者最强大的一点:资料的分类整理能力。想想若无优秀的资料整理能力,怎么可以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内将72本书中的内容信手拈来,整合到《巴芒演义》当中吗?想必这72本著作中的绝大部分书籍都是老唐曾经阅读过而且觉得有启发意义的书籍,对于书中有用的知识,老唐定是做了一定的记录,用于日后的查找。老唐曾经多次在公众号的文章里有意无意地显露出其强大的资料整理能力,比如在老唐分析贵州茅台的时候就提出过茅台基酒产量便是推测茅台盈利最重要的数据,可是在李保芳书记上任之前(2013年以前),这个数据都是不公开发布的,所以老唐只能通过各种各样的信息渠道去获取各种数据,最后整合推理出茅台历年的基酒产量。目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要做到像老唐一样出色,除了大量的阅读外,还必须具备一样不可或缺的技能,那便是资料的分类整理能力,这样才可以把真正有用的知识和数据保留下来,等到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随时调阅,从而印证自己的思考。不仅仅局限于价值投资的“唐三宝”便是:唱、跳和篮球。哦不,应该是多读,多悟和多写。之所以称其为超越价值投资的“唐三宝”,是因为如果能做好这三件事,个人所获得的东西会远远超出价值投资领域,你将会拥有一个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以及更加快乐的人生。2020年4月14日老唐在公众号上发布了一篇名为《财富三轮车与阅读的价值》的文章。将老唐人生成长过程中用到过的最强力的武器——阅读,开宗明义地放在了篇名之中。其实在认识老唐之前,我是一个在同学和同事眼中学习非常勤奋的学霸,但是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我的勤奋仅仅局限于学校的课本和工作相关的专业书籍,对于课外和业余的书籍我没有动力也没有兴趣去阅读。所以那时的我看待世界的眼光非常狭隘,理解事物的方式也十分偏颇,尤其在考虑自己的前途时,我感觉到的不是清晰明了,而是迷茫和未知。
后来我很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为何我不爱阅读专业以外的书籍?”,刚开始我没有很明确的答案,但是现在的我可以给出一个大概的答案:“那是因为我没有体会过阅读带来的真正乐趣。”中国的教育体制让学生的阅读更像是一项任务,而非一项身心愉悦的文娱活动,渐渐地我一看到书籍便联想到了课堂,联想到了课堂便联想到了作业,这便形成了一种心理上的厌恶投射:阅读课外书籍≈课外补课。尽管是一名别人眼中的学霸,但我并不真正热爱自己的专业,我只是强迫自己学习成绩要好,阅读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种自我约束而非自我愉悦的活动。但是这一切从接触老唐和价值投资后开始发生了变化,26岁的我开始尝试在没有任何人强迫和鞭笞下的自我阅读(PS:实不相瞒,刚开始读书其实还是为了在股市里赚多点钱,没想到后来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我第一次体会到了阅读的快乐,这种快乐远远超越金钱和物质。那一刻我真正明白在一个未知的世界里遨游的乐趣。我从来没想到阅读《手把手教你读财报》会是如此乐趣盎然的一件事,也没想到自己会变成一个11点下班之后,继续捧着《价值投资实战手册》看到凌晨一两点然后早上八点爬起来上班的书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老唐改变了我对阅读的看法。正如凯恩斯说过:“困难不在于接受新观念,而在于摆脱旧观念。”关于阅读这件事,我要衷心感谢老唐。现在的我乐于阅读一切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而不仅仅局限于投资领域。没想到自己要到26岁以后才明白“开卷有益”四个字的真正含义。老唐教给我的第二宝便是:多悟。所谓的多悟指的就是多进行自我思考和自我判断。中国杰出的史学家陈垣对于“史源学学习”(即寻找史料的源头)这门课的《课程说明》中,有一句关于历史学的金句:“勿信人之言,人实诓汝。”中翻中的意思便是:“不要相信人家说的,人家都是骗你的。”我觉得这句话也适用于金融市场。投资者所处的金融市场是一个充满了各种各样信息的市场,在这个庞大的市场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人产生着数不胜数的信息。“人实诓汝”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也许是有意的,也许是无意的,也许是恶意的,也许是善意的,也许是来自官方的,也许是来自私人的,也许是有利益关系的,也许是没有利益关系的......。作为在这种环境中谋求生存和追求复利的投资者,最重要的一项能力便是自我思考和自我判断的能力:不要轻信市场里任何人说的任何话。很多人经常在老唐的公众号里骂老唐,说老唐的投资水平不行,说老唐误导了大家导致自己在分众还有洋河上大幅亏损。这些人缺少的就是自我判断和自我思考。老唐一直强调自己的言论和观点都是充满偏见的,为何他们还要把老唐的话奉为金科玉律和投资标准。我也十分崇拜老唐,但正如芒格所说:“我成功的最大秘诀便是理性”,所以我不会把老唐说的一切话都当作真理或者标准,而是需要经过自我思考和自我判断之后,从老唐的观点中提取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回看老唐的三本书:《手把手教你读财报》,《价值投资实战手册》以及《巴芒演义》。每一本书里面都充满了老唐经过深入自我思考和自我判断之后形成的独特观点,每次我看到老唐的新颖观点总会不自觉地拍手称赞,在想到老唐整天调侃自己的小学学历之后,作为研究生的自己更是心生惭愧,同时佩服不已。老唐教给我的第三宝便是:多写。所谓的多写指的就是多将自己读和悟之后形成的观点和想法写下来。为何要多写呢?这里我借用严耕望先生的一段话来回答大家。著名的历史学家严耕望先生是一个理想状态的学者,他有一段话我非常喜欢: “写作是很重要的,假若有人非常恬静、有学问、并不想发表为人知,那么他就可以只研究问题,不必写作了?我想此大不然。写作不但是为了向外发表、贡献社会,同时也是研究工作的最后阶段,而且是最重要最严肃的研究阶段。我知道每个人不管是要写论文也好,还是写文也好,脑子里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火花,但是如果你沉浸在你那美妙的火花当中就完了,而不动笔把它写下来,那么这个火花永远只是火花。火花是最容易熄灭的。因为平时找材料,思考都是零碎的,未必严密也无系统。你要到写作的时候,各种矛盾,各种缺隙和问题就可能钻出来了,须得经过更精细的复读,更严密的思考,这条论断才站得住,否则只能算是个人看法,算不上成熟的学问。千万别有拖延症,千万养成写作的习惯,哪怕你写片段。就是说,好,我现在有一个想法,我哪怕就写个三五百字就放在这里,这也是好的。”相信读过老唐所著书籍和所写文章的读者,都会佩服老唐的文笔及其强大的中翻中能力。我觉得老唐的文笔和强大的中翻中能力最主要得益于老唐一年上百万字的公众号写作的历练。当仅仅是将观点保留在心中的时候,我们不会太在意自身观点的逻辑性与稳固性,倘若我们要将其写成文章,我们便会对自身观点的逻辑性进行深入推敲,这样的好处便是“火花般的观点”会变成“大树般的根”,深深地扎进你的心中,火花一吹就灭,但树根却会牢牢地驻扎在心里。老唐总是在自己的公众号文章中鼓励读者多去写作,多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表达出来。正是老唐的影响,我也开始了大量的写作,的确当将自己所说所想放在纸上的时候,个人思考的深度会变深,对于问题的理解也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突破。我大学念的专业是自动化。从控制系统的角度来看,老唐教会我的三样宝物:多读、多悟和多写,其实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多读负责的是系统的输入端功能,多悟负责的是系统的控制器功能,而多写负责的便是系统执行单元(执行单元主要用来执行控制系统输出的动作)功能,如下图所示:可以说这三宝缺少一样都会让控制系统缺少重要的环节,从而导致重大的控制缺陷。反之如果一直坚持“唐三宝”,就会有持续不断的进步,这种进步很可能是缓慢且点滴积累的,正如老唐印在《巴芒演义》扉页的莱布尼兹的名言:“自然从不飞跃。”降低进步和前进的期望值,踏踏实实地“日拱一卒,多看一二”,某天你回头一看,会猛然惊觉,自己已在从未想象过的高峰之上。最后借用法国历史学家马克·布洛克的一段话,送给《巴芒演义》的作者以及我的偶像——老唐:“在我看来,对于一个作者的无上赞扬,莫过于说他能以同样的语言向学者和学童述说同样的知识。”
声明:该文章系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市场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 zhicx#qq.com ,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