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10月28日,黑色星期一,道琼斯指数暴跌13.47%;1929年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道琼斯指数暴跌11.73%。对于亲历者来说,这绝对是一生中最糟糕的记忆。似乎整个华尔街都陷入疯狂抛售的狂潮中,卖单如同潮水一样持续涌入,直接导致交易所自动报价机显示的行情滞后超过两小时。这是纽约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最黑暗的两天,也是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危害最深的经济事件,直接影响到所有西方国家甚至整个世界。以此为标志,美国进入长达十几年的经济大萧条。1929年11月11日,黑色星期一,道琼斯指数暴跌6.82%;1929年11月12日,黑色星期二,道琼斯指数暴跌8.92%。伴随部分主流知名企业的股价下跌超过三分之二,从10月28日到11月13日两个多星期时间,就有大约300亿美元财富灰飞烟灭。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无助地看着一生的积蓄在短短几天内烟消云散,恐怖和悲痛笼罩着股市、笼罩着美国、笼罩着整个西方世界。然而,正如中国古语所言,“否极泰来”。最糟糕的状态里,往往隐藏着希望的萌芽。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被誉为世界头号“股神”的沃伦·E.巴菲特,就孕育在这看不见希望的大崩溃里。“1929年秋天,我母亲怀我的时候正赶上股市大崩溃,”巴菲特说,“我非常喜欢1929年的股市大崩溃,因为那是我生命的起点。我的父亲当时是一位股票经纪人,1929年秋天股市崩溃后,他不敢给任何人打电话,因为那些人无一例外地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巨大损失。所以,每天下午他不得不待在家里。当时家里没有电视机……你懂的。我母亲是在1929年11月下旬受孕的(我1930年8月30日出生)。所以,在我的内心深处,对于1929年股市大崩溃始终有一种亲切感。”在学习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投资体系之前,巴菲特并没有表现出过人的投资天赋。如果一定要在他身上寻找一些与普通孩子不同的“神迹”,大概也就是少年巴菲特喜欢数字、喜欢阅读、喜欢金钱,并且愿意为获取金钱付出劳动。从大约6岁起,巴菲特就从爷爷的杂货店里买进整包的可乐、口香糖,然后挨门挨户拆零推销,从中赚取批零差价。稍大点,巴菲特还在体育场卖花生和爆米花,在小区捡废书报卖给废品收购站,在草丛或池塘里捡旧高尔夫球清理后出售,在爷爷的杂货店里干体力活挣工钱,在凌晨四点半去取报送报,几年如一日(包括节假日)……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挣钱。大概10岁时,巴菲特在图书馆里读到一本书,书名叫《赚到1000美元的1000招》。巴菲特不仅从中看到很多赚钱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他第一次知道了复利的概念。经过充满幻想的计算,10岁的巴菲特向小伙伴们庄严宣布,自己计划在35岁前成为百万富翁。伴随年龄的增长,少年巴菲特在坚持送报业务的同时,继续开发其他“生意”,诸如销售邮票、台历、杂志,出租弹子游戏机,自编马经卖给赌马的赌徒,等等。有趣的是,巴菲特编写马经,结果自己也信了,下注参与,输掉175美元后认赔收手。通过上述经营活动,少年巴菲特高中毕业时,已经赚到超过5000美元的巨额财产(大约相当于2019年的5.6万美元或40万元人民币)以及一个农场——15岁时花1200美元买下,租给佃户耕种,20岁时以翻倍价卖掉了。巴菲特忙碌于挣钱,心思逐渐偏离了学习和学校,各科成绩直线下降,也因此经常遭受老师的批评。或许是逆反心理作祟,巴菲特变成一个“爱搞破坏的捣乱分子”,甚至还和部分小伙伴一起去商场偷东西卖。一个典型的迷失于金钱的“问题少年”,让父母和老师们陷入绝望。幸运的是,父亲对症下药,以不允许继续送报挣钱作为要挟,击中了小财迷巴菲特的软肋。巴菲特逐步回到正途,最终以350名同学里的第16名从高中毕业,并按父母的意愿进入位于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读书。将在本书出场的龙套人物,至少还有7位也毕业于沃顿:《证券分析》的合著者戴维·多德教授、
兼并天才罗纳德·佩雷尔曼、
传奇基金经理彼得·林奇、
美国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
橡树资本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
“垃圾债券之王”迈克尔·米尔肯、
只不过在巴菲特进入沃顿商学院时多德教授已毕业27年,佩雷尔曼4岁,林奇3岁,特朗普、马克斯和米尔肯还在吃奶,乔尔则还要再等10年才出生。其实巴菲特不想上大学,他想立刻开始他的赚钱大业。但出于对父亲的尊重,巴菲特还是去学校报到了。好在沃顿商学院的会计、行业分析、商务法律等课程让小财迷受益匪浅。至于其他课程,巴菲特的兴趣没那么浓厚,再加上不适应费城的气候,他很想回到家乡奥马哈,回到他熟悉的地盘去。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1948年11月父亲竞选议员连任失败,不得不再次回到奥马哈,重操旧业成为一名股票经纪人。巴菲特趁机要求回家乡读书,并如愿以偿进了父母的母校:距离奥马哈只有一小时车程的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回到家乡的巴菲特如鱼得水,不仅学习挺努力的,尤其是会计课;而且重新开张了高尔夫球生意,并扩大了送报业务:从零售转为带团队,每天有大约50个报童向“巴菲特先生”汇报。在林肯分校的学习经历,改变了巴菲特急着去挣钱的念头,他转而想进哈佛商学院深造。不过很可惜,他被哈佛拒绝了。或许冥冥中自有定数,正是由于哈佛的拒绝,巴菲特不得不匆忙翻阅其他学校的介绍。突然,他发现了两个熟悉的名字:本杰明·格雷厄姆、戴维·多德。巴菲特读过两位合著的《证券分析》,也读过格雷厄姆1949年刚出版的《聪明的投资者》。他对《聪明的投资者》评价非常高。1973年巴菲特给《聪明的投资者》第四版作序时写道:“1950年年初,我读了本书第一版。当时,我认为它是有史以来投资著作中最杰出的一本。时至今日,我仍然这么认为。”由于父亲的职业原因以及巴菲特对金钱的痴迷,在阅读《聪明的投资者》前,巴菲特已经有大约7年的炒股经历。不过,这段经历和今天中国股市绝大部分参与者一样,沉迷于技术分析和各种主观幻想及真真假假的热点消息,结局总是似乎马上就要大赢,却又仿佛隔着薄如蝉翼的那么一点小障碍,内心永远无法从逻辑上确定自己可以在股市里长期稳定地获利。巴菲特被《聪明的投资者》迷住了。他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后来甚至达到能够背诵的地步。从这本书里,巴菲特第一次窥见股票投资原来是一种具备逻辑基础、可以理性计算、充满确定性、可以产生复利的行为。20岁的巴菲特,终于在已有的1万美元起点与35岁百万美元的梦想之间,看见了一条清晰可靠的光辉大道。从哥伦比亚大学的介绍里,得知格雷厄姆原来是“活”人,巴菲特惊喜异常,立刻写了封言辞诚恳的入学申请。这一次,好运眷顾了巴菲特,他被录取为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弟子,正式开启投资世界的封神之路。<备注:为照顾手机阅读习惯,书中较长的自然段在连载时分成了更多段落。以后均是如此,不再赘述>
声明:该文章系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市场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 zhicx#qq.com ,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